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

ID:5413428

大小:439.2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10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_第1页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_第2页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_第3页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_第4页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念佛止观修学法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念佛止觀修學法要︾○將述此義,大科分四:甲一、總標念佛法要-1-甲二、別明止觀體性甲三、念佛止觀方法甲四、結示勸修今初二甲一、總標念佛法要乙一、明念佛超勝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2-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哉!|《阿彌陀經要解》|雖歸元無

2、二總序多門│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而方便多門至直捷念佛淨土橫超勝│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者,則莫若至圓頓求生淨土別顯淨宗至簡易信願正顯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者,則莫若至穩當專持名號-3-又顯持名勝引證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普被三根|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攝事理以無遺尤為不可思議也哉!統宗教而無外乙二、示念佛方法信願持名,一經大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信願一經大旨總標持

3、名信願為慧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別明-4-持名為行行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慧行│為前導故行行│為正修結示目如並運足|《阿彌陀經要解》|甲二、別明止觀體性分二:初、止的體性。二、觀的體性。今初乙一、止的體性「以善緣心,心一境性,諸三摩地,悉皆攝為奢摩他品。」|《菩提道次第略論》|-5-「獨處空閒,作意思惟,復即於此能思惟心,內心相續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是名奢摩他品。」|《解深密經》|乙二、觀的體性「又凡揀擇如所有性,盡所有性,諸善妙慧,悉皆攝為毘缽舍那品。」|《菩

4、提道次第廣論》|「彼由獲得身心輕安為所依止故,即於如所善思惟法內,三摩地所行影像、觀察、勝解、-6-捨離心相。即於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義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徧尋思、周徧伺察、若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缽舍那。」|《解深密經》|甲三、正示念佛止觀方法分二:初、道前基礎。二、正修止觀今初。二乙一、道前基礎丙一、確認修行目標現生——業障消除,福慧增長。◎離苦得樂◎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7-丙二、建立真實信心彌陀大願力他力自他不二名號功德力自心功德力自力感應道交二乙二、正修止觀初、總標二、別明

5、丙一、總標一、禮拜門二、讚嘆門成就「禪定」的功德三、作願門-8-四、觀察門|||成就「智慧」的功德五、回向門|||成就「大悲」的功德三丙二、別明二丁一、成就禪定功德戊ㄧ、成就彌陀正念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9-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較彼不攝者,則心中清靜多矣,故名淨念。淨念若能常常相繼,

6、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淺之則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印光大師││一、專注力||「都攝六根」||一句彌陀念誦聽。二、相續力||「淨念相繼」||十句成片三三四。◎靜坐五點記數法:12一、安置地上,令心下沈。-10-二、所緣行相,清楚分明。5三、寧可少念,不可草率。四、先求記數,再入圓融。43戊二、對治昏沈掉舉掉舉:於所緣境,心不寂靜。(一)善識相貌昏沈:於所緣境,心不明了。總|調飲食,調睡眠、減雜務。-11-(二)對治方法掉舉|加強念力,思惟無常。別昏沈|取光明相,思惟苦諦。|糅合《菩提道次第廣論》

7、|二丁二、成就智慧功德戊一、明修觀之重要念佛求生淨土,是要了生死大事,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了?古人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知愛乃生死根株,自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捨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見兒女子孫,家緣財產,無一不愛,則無一事一念不是生死活計。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下,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且如兒女之情現前時,-12-回光看這聲佛,果能敵得這愛麼?果能斷得這愛麼?若斷不得這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才

8、發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前,畢竟主張不得。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時也!││憨山大師││念佛求生淨土│是要了生死大事。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了?業不重│不生娑婆。生死根源古人云愛不斷│不生淨土。-13-生生世世是知「愛」乃「生死根株」,自有生死以來皆是愛欲流轉捨身受身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兒女子孫即日用現前,在家念佛,眼見無一不愛│家緣財產一事對治|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