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2).doc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2).doc

ID:54141018

大小:2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3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4、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树立从小保护大自然和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了解黄河1、进行地理知识竞赛,顺势导入黄河的相关知识。2、介绍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

2、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注入渤海,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二、自学课文初步交流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课文时先学习生字词:祸河、乃至、侵蚀、开垦、亩、经营、不折不扣。教师适当检查

3、。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3、同桌相互交流。三、交流探讨解决问题1、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黄河的过去。学习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黄河的过去。体会“摇篮”的含义,通过联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来理解。出示2000年前昔日黄河图片朗读第三自然段。学习黄河的现在(4、5、6自然段)。出示现在黄河图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变成

4、了什么样子?学生纷纷汇报。(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回答)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摇篮”变成这样的呢?(请学生读第六自然段。)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从无奈到愤怒)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看看以前的黄河,再看看现在的黄河。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3、共同设计黄河

5、的未来。(学习最后一段)要治理好黄河,关键是什么?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们事怎样做的?我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各抒己见)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四、小结学法拓展延伸1、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2.今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五、课后反思选择这一课,是对自己提出的一个挑战。面对枯燥乏味、以数据为主的说明文,怎么把它讲好,怎么让学生从感情色彩单薄的文字中,读出自

6、己的感悟,我在设计教案时犯了难。课堂三维目标,我一向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也同样如此,将教学重点之一定为“通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并用日常行为来践行。”我试图通过“想象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生活的画面”渲染黄河“摇篮”的形象,通过黄河泛滥的数据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黄河作为“祸河”的具体表现,再通过马尔代夫图文并茂来深刻感知人们破坏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用心营造氛围,以感性为渠道,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但反思这节课的不足则着重体现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学生的能力训练未能很好地实现。课堂强化了“

7、人文感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环保教育,说明方法的训练淡化了,在工具性的落实方面没能得到强化。略读课在“应用”方面的作用在课堂上没能体现出来。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来追求人文性,那只能是缘木求鱼。语文再现生活,即使是说明文,也同样以感性存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纯地以感性去感悟课文,而应该以理性掌握,用工具性的方式去感知人文性的内容。反观我的课堂虽然花大量时间营造了“人文”的氛围,但却无法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整堂课过于强化价值观教育,思品课味道过浓,学生看似感悟到位,实则背离了语文课程的初衷,致使课堂不够扎实。如果能增加说明

8、方法的小练笔环节,使言语训练有机地揉合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更能突出“语文”的“本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