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_艺概_论_史记_

刘熙载_艺概_论_史记_

ID:5421154

大小:203.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0

刘熙载_艺概_论_史记__第1页
刘熙载_艺概_论_史记__第2页
刘熙载_艺概_论_史记__第3页
刘熙载_艺概_论_史记__第4页
资源描述:

《刘熙载_艺概_论_史记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Journalof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No.3,2011刘熙载《艺概》论《史记》田蔚(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10)摘要:刘熙载的《艺概》以语录体形式“概”言《史记》。在对《史记》亦文亦史的评断之下,从多个角度透视了它的文学特质。通过《史记》与其他文本的比较,关注《史记》文本的情感色彩,强化了《史记》在文学中的伟大贡献。关键词:刘熙载;《艺概》;《史记》;文史特征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

2、2011)03-0072-04我们联想到刘勰“原道”、“宗经”、“征圣”的思想,“道沿圣一、《艺概》对《史记》文史特征的确定④P2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但刘熙载并没有特别强调《清史稿·儒林传》称刘熙载“生平于六经子史及仙释“文”要专以明道、“征圣”进而崇古为务,而是更多地谈论①家言靡不通晓,而一以躬行为重”。他一生治经,晚年主文道结合、文质相胜。他论及韩愈之文时说:“论文或专尚讲于上海龙门书院十四年,基本上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指归,或专尚气格,皆未免著于一偏。《旧唐书·韩愈传》但其文艺思想并不是保守迂腐的冬烘先生。《艺概》是一‘经

3、、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二语,推韩之意以为言,可部文艺理论著作,它以散金碎银般的语录形式表达着刘谓观其备矣。”②P21也就是说,他认为真正的散文需要同时熙载的创见,其中论及《史记》史学特色的条目虽然很少,具备旨归六经和司马迁、杨雄文那样的气骨品格。“昌黎未能深入探讨,但还是很明确地肯定了《史记》的史学性曰:‘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又曰:‘愈之所志于古质,并且认为《史记》是史学上的经典之作,难以逾越:“大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东坡称公‘文起八代之抵儒学本《礼》,荀子是也;史学本《书》与《春秋》,马迁是衰,道济天下之溺

4、’。文与道岂判然两事乎哉!”②P23,“‘文’也;玄学本《易》,庄子是也;文学本《诗》,屈原是也。后世字要善认,当知孤质非文,浮艳亦非文也”②P2,偏倚“孤质”②P36作者,取涂弗越此矣”。他认为,文学的建立源于《诗或者“浮艳”都不是“文”的真正面目。③经》,屈原为其“是”也,而史学源于《尚书》和《春秋》,《史这种传统的文出于道、文以明道观念可以说是屡见记》为其卓然之代表者。后世作者选取经由的道路时难以不鲜,但刘熙载的可贵之处是在此基础之上,更能明确提越过这些作品,必定会以它们为研究学习的经典范本。出“文,心学也”⑤的看法,“文不本

5、于心性,有文之耻甚于《艺概》开篇明义:“六经,文之范围也。圣人之旨,于无文”②P1。他曾以赋为例明言:“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经观其大备;其深博无涯涘,乃《文心雕龙》所谓‘百家腾意,二者相摩相荡而赋出焉。若与自家生意无相入处,则跃,终入环内’者也”②P1。这里的“文”是广义的概念,它以宗物色只成闲事,志士遑问及乎?”②P98“外物”与“我”之心意④P474经为主、以“六经”为表达内容,“圣贤书辞,总称文章”。“相摩相荡”,才会创作出情景相融的作品。这就如他对文之四家即“有道理之家,有义理之家,有事理之家,有情《孟子》之文的看法:“龟山

6、杨氏论《孟子》千变万化,只说理之家”,它们“孰非经所统摄者乎?”②P1刘熙载在《艺概·从心上来,可谓探本之言”②P5,孟子之文千变万化,只是②P1叙》中言:“艺者,道之形也”,“莫不当根极于道”,“艺”“从心上来”。文从心上而生,刘熙载这样解说“文”,就将就是根于道并且是“道”的一种分形。这种说法自然会让“文”不再紧紧地拘束于“道”的限制,而对文、道、心三者收稿日期:2011-03-08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明代七子派的接受与被接受”(GD10CZW1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田蔚(1971-),陕

7、西周至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①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儒林传》卷48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158页。②刘熙载:《艺概》,王国安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③此处“是”字可解为“真”、“正”。《艺概》中有“盖文惟其是,惟其真”、“昌黎论文曰:‘惟其是尔。’余谓‘是’字注脚有二:曰正,曰真”等语可参看。④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⑤刘熙载:《刘熙载文集·游艺约言》,薛正兴点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751页。第3期田蔚:

8、刘熙载《艺概》论《史记》·73·进行了连接。文不仅仅来源于“道”,作为“道”的分形,而文的方法。但《艺概》的根本价值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具①P49②且“诗为天人之合”、“辞必己出,书、画亦当然”、“书也体来说,刘熙载以《史记》的叙事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