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讲座研讨

教师培训讲座研讨

ID:5422612

大小:231.50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7-11-12

教师培训讲座研讨_第1页
教师培训讲座研讨_第2页
教师培训讲座研讨_第3页
教师培训讲座研讨_第4页
教师培训讲座研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培训讲座研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培训讲座研讨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孙名符2011年1月22日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一)数学教学设计的概念1.什么是教学设计?现代教学设计就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程序”和“标准”的动态生成过程。2.什么是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是以数学学习论、数学教学论、数学课程论等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数学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方

2、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个性方案的过程。3.分类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通常有两种类型:①数学课程设计,包括:A制定数学课程标准B编选数学教材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A数学单元教学设计B数学课时教学设计(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1.数学新课程的理念2.素质教育观①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观②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观③面向未来的人才观④学生主体的发展观3.现代教学教育观①现代数学观A数学是一门科学B数学是一门技术C数学是一种文化②现代数学学习观③现代数学教学观A数学的应用B问题解决C数学交流D数

3、学思想方法E数学化F数学活动的教学G猜想、发现和创造H计算器和计算机④系统观A整体性B层次性C动态性(三)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特征1.发展性第一,从知识的维度看,知识应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链,使学生具有发现、认知、形成结构的方法和能力。要使学生把外在的转化为内在知识,把公共的转化为个体的知识。第二,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应“激活”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诠释。第三,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第四,从教学活动的维度

4、看,要遵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2.生态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相互之间犹如一条“生态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彼此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最大限度的动口、动手、动脑。即:“使课堂焕发生命”!3.生成性传统的教学设计强调预设与控制,而基于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实践表明:课程不再仅仅是那种预先设定好的

5、内容(如教材、预定的文本等),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话、互动并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要留有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发挥和互动的机会。即:激发“蝴蝶效应”。4.差异性个体是发展的独立的主体,学习者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差异是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真正地有所发展、有所成功的基本依据,是推动教学的动力。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5.开放性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三是开放的知识系统。四是开放的教学形式。五是开放的训练内容。6.反思性是教学

6、之后的自我校正、自我完善。(四)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1.分析教学任务及对象从教学的背景条件来看,一是从行为主体——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和人际交往特征进行分析。二是从环境(软、硬两方面)的设置、教学媒体的设施、班级的设置、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班级学习氛围、学习团队及其构成规则和劳动分工、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从教学过程中的即时状态进行分析。就教学内容来看,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是要确定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分析技能目标及其出现顺序。三是要分析支持性条件

7、。四是要把教材上死的符号式的信息内存且内化成教师自己的鲜活知识,实现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和创新。五是要从对学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从对学习结果的类型、学习及学生学习能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真正“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确定重点与难点。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学生的思维特征、迁移能力;学生的思维障碍表现及其成因等。2.确立教学目标新课程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的追求,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

8、的,目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目标要有层次性、全面性和明确性。(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而不只是教师;(2)目标必须是分领域、分层次陈述的;(3)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4)行为的结果必须表达,而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5)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6)目标还应该是可操作、可评价的,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