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磬莲反思—中小衔接.doc

郭磬莲反思—中小衔接.doc

ID:54230448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5

郭磬莲反思—中小衔接.doc_第1页
郭磬莲反思—中小衔接.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郭磬莲反思—中小衔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搭好沟通的桥梁四数郭磬莲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发展。从推行素质教育到减负十条的新规,都显现出人们对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前由于我市的初中是由市教育局整体管理,而小学则由区级教育局直接管理,各自为政。所以初中老师和小学老师在教学交流上基本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随着今年教育政策的转变,初中也下放由区教育局管理,中小衔接才真正名正言顺的“出了厅堂”。众所周知,九年义务教育包含了小学6年和初中3年。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阳光入学,就近入学,不得择校。而初中毕业后就将义务教育已经修满,孩子

2、们必须要面临着考入哪所高中这一残酷的事实,而分数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通行证。虽然官方曾经以等级制来替代分值制的评价方法,却也因为很多原因而不了了之。正是这一块大石压在初中老师的头顶,所以一直以来小学里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素质教育,热火朝天的研究着教育方法;中学对此嗤之以鼻,仍然奉行着分数为上的应试教育,直接导致了很多孩子在小学里学习的欢天喜地,满足感成功感十足。可到了初中就出现学习劲头不足,兴趣锐减,失去学习信心。面对这些问题,有的说是中小学教材版本不连贯,有的说是中小学教师教法的不一致,更有甚者则是归咎

3、于小学教师“不会教”……对于中小衔接,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一、中小衔接“接什么”?1、教学内容的衔接。主科老师(语数外)要熟悉对方的教材,把握教材体系的联系与区别,史地生老师则要了解小学科学课的知识体系。以“方程”这一知识点为例,小学在四年级下册就已经学过了天平原理,知道等式两边同加同减同乘同除来解方程,并会根据等量关系式来正确列式解决问题(如和倍问题、相遇问题、鸡兔同笼、比例相关问题、分数相关问题等)。这一知识点在七年级中再次学习的时候似乎没有意义。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等式两边的计算原理,那么再次学

4、习的意义在哪里?它和小学学习的方程又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中小衔接中的重点所在。如何在七年级学习中体现自主探究,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则是中小衔接中的难点。2、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浅显。可越是看起来简单浅显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出知识规律,归纳出理性知识是小学老师不遗余力的追求。很多学生也在这样轻松的经历中养成着自己的个性见解和学习信心。而初中老师只注重解题方法的结果式教育往往让很多学生学的灰头土脸,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成绩一落千丈。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

5、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持续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中小衔接的技能目标。3、学习评价的衔接。小学阶段以素质教育为主,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所以小学教师更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参与学习中来。初中教师可能更偏向于分数的评价,而初中往往是人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坚持正面引导,不以分数论英雄的话,也就不会给学生青春期成长留下阴影。二、中小

6、衔接“怎么接”?1、六年级怎么接?整体进一步,知识巧梳理。进入青春初期的六年级学生,心理和身体急速发展。在六年级下学期的教材编排中有一大部分内容是来梳理旧知的。如果只是梳理旧知,学生必定会学的无趣。这个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边复习边整理知识,梳理知识脉络,构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框架。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要求学生去自学相关后续知识。2、七年级怎么接?整体零起点,个别提要求。所谓整体零起点,就是以零为起点,扎实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也给原本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一个缓冲期,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缩短差距。另外,在教学

7、的起始阶段,教师必须放缓脚步,带学生充分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学习为例,以往的教材第一课时是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规定定义,第二课时就开始练习简单的乘除法算式,最后就是应用。而北师大教材则是独立一个单元来专门体验乘(除)法。这样的编排方法就是使学生能充分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零起点的同时,还要对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提出一些能促进他们更进一步发展和进步的要求。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吃的饱,全体学生吃的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