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姜素芹.doc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姜素芹.doc

ID:54239500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5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姜素芹.doc_第1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姜素芹.doc_第2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姜素芹.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姜素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姜素芹一、案例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九岁的时候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很快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但是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我问:“作者在九岁时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或皱眉,或摇头,那意思是没有什么发现。我不禁有一丝愠怒,正要发作时,一个声音告诫我说:“冷静,冷静,千万不可动怒!”怎么办呢?课总得上下去呀。我清了清

2、嗓门:“我曾经观察过知了……”还没等我说完,学生立即说开了,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此时,学生们不再困惑,不再为难,而是侃侃而谈第二课时我抓住重点问题:1、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结果怎样?2、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来谈谈。3、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孩子?  (1)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上基本没有难度:但是对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孩子还是不善于动脑。另外资料的收集还不丰富。在结合资料哥白尼和伽利略等科学家发明发现深受迫害的事迹时候,只有一两个同学站起来讲了有关伽利略的故事。(2)、学习13节,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

3、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果课前学生阅读过一些科学家在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遭遇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双关义,能体会到这是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被轰出教室这事的看法,也是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3)在解决最后一个问题时:学生总结:他是一个好奇,喜欢探究、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希望更多的孩子向他们一样,每个问题都来大胆表述。这些将使孩子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走上社会善交际,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走到哪里都能打开局面。为自己的事业成功插上

4、翅膀。二、教学反思:1、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后面精彩的发言,不会看到他们那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不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是爱动脑、爱观察的  2、“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母亲为什么怀胎九

5、个月才生下婴儿?”“母腹中的胎儿是否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虽然利用了课件、图片让他们了解了整个过程,但孩子们还是有些懵懂,所以这一环节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课前让孩子们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来理解或许课堂上会轻松一些。因此我觉得课内外结合,合理而巧妙地利用课外获取的信息,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它像一个人的语感一样,是属于个性

6、化的范畴,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