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使文言文教学扎实有效.doc

朗读使文言文教学扎实有效.doc

ID:54242509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5

朗读使文言文教学扎实有效.doc_第1页
朗读使文言文教学扎实有效.doc_第2页
朗读使文言文教学扎实有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朗读使文言文教学扎实有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朗读使文言文教学扎实有效——《伯牙绝弦》教学谈安阳高新区银杏小学韩会娟小学阶段进行文言文教学,好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思考,了解我们的历史,继承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因此,学好文言文,就是用经典为他们人生奠基,让经典润泽他们生命。但文言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与现代白话文差别较大,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新课标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品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如此,文言文亦然。小学的文言文一般篇幅短,韵味强,特别适合诵读。所以文言文教学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通过诵读认知课文、整

2、体把握;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层层深入;通过诵读熟读成诵、升华延伸。我以教学《伯牙绝弦》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第一步:读通在上课时,老师对读通文言文做了两个环节的安排:1.请同学们认真把课文读几遍,读准字音,并注意停顿。边读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2.生读完后指名读,检查自学情况。全文只有五句话,老师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停顿。在朗读的时候,老师注意倾听学生朗读,及时引导纠正,诸如“这里的‘谓’和‘世’也要注意停顿,再来读最后一句”。“哉、兮”的朗读停顿指导得很到位,这是读通最基本的要求。读法决定教

3、法,读法决定学法。在学习过程中,让多名学生朗读,在参与面上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以点带面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提出要求,让其余学生学会倾听,凝神静听朗读地过程中引领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有全面学习的欲望。第二步:读懂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充分利用注释,帮助学生梳理一些难理解的字词意思。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古今义的区别。1.比较古今义不同绝—断绝;鼓琴—弹琴;谓—认为;乃—于是,就;复—再;必—一定;念—想;善鼓琴的“善”和善听的“善”是一种意思

4、擅长,善于;善哉中的“善”意思为好;2.语气助词的特色师:在借助注释理解的基础上,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大概意思,那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我们说“好啊”,古文中一般怎么说?(善哉);妙极了,古文会怎么说?妙哉。那你们能不能猜猜“奇怪极了”古人会怎么说?奇哉,怪哉。是啊,文言文就是如此的简练、有趣!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你也读懂了?读懂文言文,需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学生读文言文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其中的一些通假字、异读字、生僻字。比如《伯牙绝弦》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指出了“善”字的一字多义,“志,念”的异义同字

5、及“江河”的现代语境(河流)与古代语境(长江、黄河)的区别。这些都需要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进行深入理解,并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准确地掌握。第三步:读深读懂文言文,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读懂文言文的组词结构、成句成段成篇结构。小学文言文,一般以段式文言文为主,要让学生读懂就要引领学生去“悟读”。“悟读”就是感悟、体会地读。悟读要注意:一要断句正确,二要有语感。断句,就是要正确划分句中的停顿。其实只有搞清楚了文本词句内容大意和词句结构,才能断好句。如:“峨峨兮若泰山”一句,停顿要在教师的范读过程

6、中,让学生明显直观地感知,再让学生根据注释一句一句地读好。训练语感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多次反复地读,体味语言的情味意境。读深文言文,还要读出文言文的文化意境,在《伯牙绝弦》这个文本是以“知音文化”而流传千古,对“知音”解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文中的钟子期是一个樵夫,居然能够听得懂宫廷乐师的弹奏,不寻常?其实钟子期当时可能就是一位名士学者,隐于山林,做樵夫。在教学“知音”这一词时,结合“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句,让孩子们了解心灵相通,心有灵犀的人就叫“知音”,进而结合课后链接,深刻理解志趣相投,情义相

7、依的人就可以称之为“知音”。感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知己情怀。第四步:熟读成诵读熟就是把文言文积累下来,可吟可诵。一首《高山流水》述说着一对知音相识、相知生死不离的故事,让我们再和着这首动人的乐曲一起诵读这个动人的故事!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伯牙绝弦”也成为了知音的代名词。我相信,读到这儿,这个故事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中。来,试着把它背下来!诵读是文言文入门的有效途径,当然,诵读必须在明确结构、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有了前面三步的铺垫,到诵读时

8、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总之,文言文的学习以领悟内涵为重点,以诵读感受为学习基本形式。教师要以诵读感受为载体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