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消化系统疾病

心理学与消化系统疾病

ID:5425499

大小:96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1-12

心理学与消化系统疾病_第1页
心理学与消化系统疾病_第2页
心理学与消化系统疾病_第3页
心理学与消化系统疾病_第4页
心理学与消化系统疾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与消化系统疾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学与消化系统疾病组员:夏立立,程冬梅,胡瑞,张箫箫,艾力。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小消化腺(如唇腺、颊腺、舌腺、胃腺)消化系统的致病因素生理因素:饮食、感染、血管破裂、其他脏腑病变等。心理因素:不良情绪(悲伤、紧张、焦虑、愤怒等)、精神障碍(抑郁状态、兴奋状态、意识障碍、幻觉或错觉、智力障碍)不良情绪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消化功能对情绪变化十分敏感。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胃粘膜就会充血发红,胃肠蠕动加快,消化腺分泌正常,有利于实现正常的

2、消化功能。当处于抑郁、忧伤、失望、悲痛等不良情绪状态下时,胃粘膜因缺血而显得苍白,胃肠活动减弱,胃粘膜分泌减少,胃内酸度下降,不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如果长期愤怒、焦虑,胃液的分泌可持续升高,使胃液对胃粘膜的腐蚀作用大于粘液的中和作用及粘膜的自我修复作用,由此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不良情绪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医学临床中发现,消化系统疾病中许多都与不良情绪有关,属于心身疾病。常见的有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慢性肝炎等。不良情绪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这些疾病的治疗除了必要的用药之外,调节不良情

3、绪,消除致病因素也非常重要。所以在饮食活动中不仅要注意营养,而且要注意情绪调节,使人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有良好的消化功能,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就餐前的心理调节和就餐时注意力的集中。精神障碍的表现①抑郁状态:病初多表现反应迟钝,沉默少语,活动减少等。②兴奋状态:少数病人出现焦虑不安,兴奋躁动,多言,哭闹喊叫或轻躁狂表现。③意识障碍:嗜睡及意识朦胧,昏睡,谵妄或错乱。④幻觉或错觉:重者可出现错觉,幻觉,随后进入昏迷。⑤智力障碍:少数病人在疾病后期可出现短暂或不可逆的遗忘,甚至痴呆。精神障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嗜睡、昏睡、错乱状态或昏迷

4、胃痛、恶心、呕吐、腹胀痛暴饮暴食、不思饮食抑郁、焦虑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抑郁症及焦虑症常见躯体症状如食欲减退、厌食、恶心、腹胀、腹部隐痛和大便不正常等,即发生脑代谢改变,且反复出现,而这些症状又是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焦虑病人神经处于紧张状态,胃的分泌物增多,对食物刺激过度敏感;抑郁病人胃肠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胃肠蠕动不协调性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症候群:几周以后出现的血压升高、蛋白尿、全身水肿一组综合征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饱胀、嗳气、烧心、早饱、腹痛等。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病人症状反复发作、反复就诊,可加重病

5、人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肾上腺液纱布压迫后止血,使病情更加复杂和顽固,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抑郁和焦虑如果不及时控制,在一定情况下可能成为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时常伴有焦虑和(或)抑郁,储存于泵用注射器内,所以早期明确诊断非常重要,但具有一定的难度。抑郁、焦虑对消化系统病症实例例1.女,45岁。主诉:“上腹部疼痛、纳差、乏力2年”。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反复就诊,多次查胃镜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多种西药及中药护胃、抗炎、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症状未能缓解。追溯病史,患者起病前因丧偶而遭到重大精神创伤,整天闷

6、闷不乐、眠差、早醒。经“自我评定焦虑量表、抑郁自评表”测定,患者存在抑郁情绪。诊断为抑郁症。停服原有胃药,经心理疏导及博乐欣口服正规治疗后,症状缓解已达8个月。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疾病一方面,要注意饮食的清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感染,防止急慢性消化疾病的出现。另一方面,要保持好心情Everyday,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就餐。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