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仿词习得特征研究.pdf

元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仿词习得特征研究.pdf

ID:54377404

大小:440.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01

元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仿词习得特征研究.pdf_第1页
元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仿词习得特征研究.pdf_第2页
元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仿词习得特征研究.pdf_第3页
元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仿词习得特征研究.pdf_第4页
元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仿词习得特征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仿词习得特征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3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14第16卷第2期JournalofJiangs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I_16NO.2元认知视角下的英汉仿词习得特征研究赵倩(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海宁314408)摘要:仿词作为一种频率较高的新词构成形式日益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仿词词汇理据是语言知识有效习得的重要基础,词汇的元认知知识是仿词刁得特征的主要基础,教师基于仿词理据分析的词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提高词汇知识水平和语言素

2、养。关键词:仿词;元认知;理据;词汇习得特征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04(2014)02—0087—06二十世纪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语言的创造(metacognition)是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所力得到极大发挥,多角度、多元化使用和研究语言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关于自己成为现代语言学发展的主流。最近十年,仿词作认知过程、认知结果及其相关活动的知识,其中包为词汇构成的一种新形式也逐渐受到语言学界的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和自我认知

3、重视。仿词是语言社团为了适应社会节奏的快速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也包括对变化而使用的一种高频的造词方法,其构成主要这些过程的积极监测和调控”l1]。其后的二、三十以人们所熟悉的已有的词汇作为被仿词(区别于年中,也先后有学者提出了对元认知的不同解释。“本体”词汇),借用已有的语词模式,替换被仿词Kluwe认为,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关于自己及他的部分词素或语素构成一种表达新事物或新概念人思维能力方面的知识,认知主体可以根据元认的词或词组,它们具有形象性、创新性和时尚性的知来监测和调节自己的思

4、维过程j。Brown把元特点,容易让年轻人群接受。该类词汇不是简单认知描述为“认知主体对自己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地重复或模仿已有词汇,它借助多种多样的构成自己认知系统的控制”_3]。Nelson与Narens则方式,所产生的语义内涵往往超出“本体词”(或源进一步强调认知主体对其认知过程的元认知检测词)的意义,能更准确直接地满足人们对新事物或与元认知控制两方面,提出元认知具有元认知知新概念的表达,是语言创造性特征的具体表现形识和元认知监控程序两要素构成的理论框式之一,因此,仿词具有较好的元认知特征。架_4

5、]。可见,元认知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特从元认知角度分析仿词的构成理据和形式,征是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要点。以词汇发展为例,可以帮助二语学习者了解仿词认知加工的基本特所有新词的产生均是源于人类社团对其表达概念点,提高语言习得效率。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两和意义的词汇形式。仿词即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个问题:第一,英汉仿词构成的基本理据;第二,英,并蕴含了丰富的元认知因素。汉仿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作为国内对元认知理论的应用研究的发起人,文秋芳首次提出二语习得中的元认知策略的一、元认知及仿词研究的现状调控

6、作用,强调学习者通过信息反馈和既定目标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元认知”概念结合的调控,完善学习者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收稿日期:2013—1126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Ol327893);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院级一般课题(2012dfy014)作者简介:赵倩,讲师,教育学硕士,从事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88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O14年第2期学习能力。]。受其影响,2O世纪9O年代在二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此外,白解红将仿习得中对元认知策略的研究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词重新

7、分类,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英汉饮食新词的视。研究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既有对元认构成和意义。知策略的理论研究,也有对其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综观国内外研究,对元认知和仿词的研究引的研究。后者重点关注多媒体教学和自主学习环起新世纪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而厄认知策略对境中元认知策略对语言技能培养的作用,但是较二语习得的影响则成为语言教学的重点研究对少涉及元认知策略在词汇习得中的运用,更象。从元认知角度重新探讨仿词的构词语用和认鲜见其在仿词习得中作用的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知理据,分析其在二语习得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是的原

8、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1)学界对仿词汇习得研究的有益尝试。词的定义比较模糊,缺乏对仿词性质的全面认识;二、元认知视角下的仿词构成理据分析(2)对仿词在话语习得中的作用缺乏足够认识。西方语言学研究中仅将仿词作为一种修辞手从本质上来说,元认知反映认知主体对:f自法进行研究。英语中parody(类比,仿化)一词源己“认知”的认知。社会群体的思维方式、生活环于希腊语parodia(译为附属的或模仿的诗或歌),境和文化特征是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产生的主要与汉语的仿拟修辞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