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励”点燃学生希望之火.doc

用“激励”点燃学生希望之火.doc

ID:54417692

大小:23.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6

用“激励”点燃学生希望之火.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用“激励”点燃学生希望之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激励”点燃学生希望之火株洲县职业中专袁红氢目前,中职学校主要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大致在15岁至20岁之间。他们有的因为没有升入高中而出于无奈来读书;有的是受父母之命来读书,了却父母的心愿;还有的无大志、无理想、无奋斗目标,带着“进职校门,就是做工人”的思想,喊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口号。针对这种群体的学生,教师要用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在教学的各个细节运用激励手段,激起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以说,善于运用激励性的教学

2、语言,应成为普遍实用的教学原则。一、动机激励动机来源于兴趣。诱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在积极的动机驱使下从事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而学习的动机激发的越强烈,学生就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潜能。但是,动机的激励不宜仅仅是表面的、暂时的,引发学生强烈而持续的求知兴趣,才是最佳选择。二、情感激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情趣渲染是讲授的要素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价值,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因此,教

3、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抱着极大的期待和希望,满腔激情、积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沟通感情,用真诚的情感作桥梁和纽带,使知识的琼浆缓缓地流入学生心田。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要善于将情感因素倾注于教学语言,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课后是朋友关系,象父母或兄弟姐妹一样,彼此之间要有思想的交流和感情的传递。这样,不仅激励学生热爱本门课程的学习,使苦学变学,而且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三、情境激励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并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努力创设思辩氛围,让学生不时处于“问题情境”中。综观无数成功的教学,

4、无一不在情境设计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或巧设提问、引发兴趣,或投石激浪、畅通思路,或叩其两端、触类旁通,或诱发想象……。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受到激励,自然学得津津有味、生动活泼。四、评从激励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当然最具有权威性。教师应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之后,学习动力往往成倍地增长。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个个小小的问题,对学生初试锋芒的细小成功,应该加倍重视。运用评价手段激励鼓舞学生,从而增强其自信心,进发其学习内在潜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