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ID:5451119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2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_第1页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_第2页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_第3页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摘要】从初中升入高中,许多学生在数学学科上遇到了困难.其原因就在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上出现脱节.这个脱节既包括初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广度的差异,也包括在知识点上“双不管”;既包括学生心理层面上的落差,也包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不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的衔接策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同时要在教学方法上做适当调整,才能尽早地使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新学期始,来自各中学的精英们,初升高中时都是踌躇满志.然而,有很多同学虽然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很好,但进入高中发现学习数学很吃

2、力,许多同学甚至在第一次的数学测验中出现不及格.其原因在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出现问题.现总结如下:一、初高中数学知识点上出现了“双不管”现象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许多在高中时要用到的知识点,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立方和(差)公式等都不作要求或要求较低.这样就出现了中考不考所以初中老师没有讲或不作要求,而高中教材上没有这些内容,但是高中要直接应用这样的“双不管”问题.因此,部分学生会感觉听课时云里雾里.二、初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广度上差异较大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整体数量较初中剧增,高考中对学

3、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高一上学期必须完成两本教材:有的学校是必修1和必修2,有的学校自行调整为必修1和必修4.前者要在七十个课时完成包括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ⅰ)》《函数的应用》三章内容,必修2包含《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四章.后者要完成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如此多的内容让许多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从内容难度上看,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计算简单;而高中数学在内容多的基础上,多变量,概念多而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严格,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具有“起点高

4、、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初高中数学无论从内容的数量还是难度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三、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与初中教师有所不同,学生心理上的落差较大初中时,由于内容较少且简单,教师多会就一个重点难点内容反复讲,学生反复练习,最后甚至达到学生可以条件反射似的对于某类问题给出标准的答案.进入高中,数学内容增加了,却不会再像初中那样大篇幅的练习,更注重

5、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发散思维以及对于数学的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等等.课后作业也不像初中时那样“照猫画虎”.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可能出现上课明明都听懂了,下课却发现不会做题的现象,从而使有些学生感到迷茫,出现心理落差.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不让每名学生掉队.基于此,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点做起:其一,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这里,教师不仅要精准地把握高中教材,还要对初中教材有所了解.对于高中经常用到的方法、知识点,如果初中没有,那么就需要及时补充.比如在学习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之前,教师一定要知道虽然学生在初中时接

6、触过一元二次方程,但当时只为应付考试,并没有将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联系起来,所以有必要补充三者之间的关系.高中教师要将教材中“双不管”的内容“管起来”,升入高中的学生,无论是在心智上还是在理解能力上都较以前有所提高,若能稍加引导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要接受与初中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高中数学,如若入门时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其三年的学习生活.所以,教师切忌拔苗助长,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进高中数学的门槛.首先,教师要尽快了解每名学生的接受能力,力争在学期初时让每名学生都跟得上;其次,从基础抓起,不

7、要急着讲很难的题目,以免挫伤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学生们适应了高中课程以后,增加难度,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突出出来.其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改进.在新课标下,一方面教师利用其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透彻理解和熟练的驾驭能力,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一改传统上的满堂灌的授课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