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官为什么说丢了乌纱帽?.pdf

丢官为什么说丢了乌纱帽?.pdf

ID:54598613

大小:103.6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3

丢官为什么说丢了乌纱帽?.pdf_第1页
丢官为什么说丢了乌纱帽?.pdf_第2页
丢官为什么说丢了乌纱帽?.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丢官为什么说丢了乌纱帽?.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蒙撩裳、簟■丢官为什么说丢了鸟纱帽?帽子是古代服饰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在古时候统称为“冠(9udn)”,又叫做“头衣”,意思就是说这是头部的衣服。古时“冠”的作用和我们现在的帽子可不太一样,它并不是用来遮阳的,而是用来束发的,并且冠还是古人的身份象征。古时候,男孩子们长到二十岁,都要举行一个戴冠的仪式,就是把头发用冠固定起来,表示他们已经成年,要像大人一样做事,行为举止要遵守相应的礼仪,不再是小孩子了。这个仪式叫做“冠(guan)礼”,是中国传统的男子成人礼。不过,由于那个时候贵贱等级分明,所以只有贵族男子成年才可以戴冠,

2、而且必须戴,平民百姓则只能用一块方巾来固定头发。古时候,不仅平民不能戴冠,还有三类人也是不戴冠辫小学版∞3年第。楫故事的,一是小孩儿,二是犯了罪的人,三是不遵循中原汉族礼仪的少数民族。因此,戴冠在古时候就成了达官贵人区别于平民百姓的标志。汉宣帝时,有两个山东琅琊人,一个叫王吉,一个叫贡禹,他们是好朋友,都在朝中谋了一官半职,可是并不受上司赏识,仕途不顺,贡禹还因小事被免职。到了汉元帝时,王吉被朝廷召去担任谏议大夫一职,贡禹得知这个消息十分高兴,觉得自己也有机会再次做官了。于是他取出多年未戴的官帽,弹去上面布满的灰尘,将官帽

3、整理好备用。没过多久,贡禹果然再次入朝为官,和王吉成了同僚。这就是“弹冠相庆”的故事,我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互相庆贺做官,现在多用作贬义,“冠”是官帽,引申出做官的意思。当一个人辞官不做时,我们可以说他‘‘挂冠归去”,“挂冠”即表示弃掉自己的官帽。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夺了汉朝的王位,建立了新朝。他的儿子王宇不认同父亲的所作所为,常劝谏王莽,王莽一时愤怒,就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当时逄(p6ng)萌在朝为官,他见到王莽如此残暴不仁的行为,觉得他一定不是一位好君主,于是逄萌取下自己的官帽,挂在城门上,以示不再在王莽朝中做官了。不久,

4、王莽的新朝果然灭亡了。官帽之中,我们最耳熟的是乌纱帽。这种帽子在东晋时出现,用黑纱做成,帽边突出了两只“耳朵”。不过,豢乌纱帽在最初出现时只是寻常男子的便帽,并非官员专用,直到明代朱元璋时期,才规定了官员必须戴乌纱一帽。所以明代之后,乌纱帽真正与传统戏曲中的方翅乌纱帽“官”结缘,戴上乌纱帽就是做官的意思,于是也就有了“丢乌纱帽”即是“丢官”的说法。【博闻馆】瓜皮帽的由来许多小朋友过年时都会穿上一身喜庆的长袍马褂,再戴一顶瓜皮帽,乍看这行头,人们大多认为是清代的装束。其实,这头顶的瓜皮帽据说是由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发明的。朱元

5、璋推翻元朝,登上皇位做了皇帝后,不仅规定了官员必须戴乌纱帽,还亲自设计了两种新帽子,下令推广全国。一种q做“四方平定巾”,是用黑纱做成方桶模样的帽子。另一种叫做“六合巾”,是用六片半球形的黑色绸布缝合而成的小帽。这两种帽子取了“平定四方”“六合统一”的意思,寓意明朝的统一安定。后来,这两种帽子在明朝流行起来,“四方巾”主要是读书人戴,而“六合巾”则多在市井商贾(q)中流行。由于“六合巾”形似西瓜皮,民间的百姓就给它取了个俗名“瓜皮帽”。(选自《衣食住行故事》,中华书局)小学版旦。9年第。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