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

ID:5460935

大小:1.95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7-11-12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_第1页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_第2页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_第3页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_第4页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应用化学09级学号:1080409014016姓名:李琼主要内容:1绪论;2发光机理;3Zn2+、Cu+、Ag+和Au+的配合物的发光料;4常用的光学材料及其应用(一)绪论(1)概念:发光:是一种物体把吸收的能量,不经过热的阶段,直接转换为特征辐射的现象。发光现象广泛的存在各种材料中,发光材料品种很多,按激发方式可分为:光致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阴极射线致发光材料、热致发光材料、等离子发光材料。(2)颜色的形成:颜色是人对光产生的一种感觉,当一束光的波长在一定范围内时,这束光就可以被人

2、眼看到,人就可以感觉到这束光的颜色。这个范围是400nm‐770nm。大量事实表明,对于过渡金属元素来说,其d电子的状态是影响其颜色的决定性因素(对于镧系、锕系的元素,f电子同样影响重大)。(二)发光机理(1)化学发光反应条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某些反应产物接受化学能而被激发,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A+B=C+D*D*→D+h(1)能快速地释放出足够的能量。(2)反应历程有利于激发态产物的形成;(3)激发态分子能够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2)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光谱产生机理主要有三种类型1.d

3、一d配位场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产生;一般的规律:轨道分裂能随场强增加而增加,吸收峰波长则发生紫移。例:水合铜离子(Ⅱ)是浅蓝色的λmax=794nm,而它的氨络合物却是深蓝色的λmax=663nm。2.电荷转移跃迁电荷转移跃迁:是指络合物中配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一方的电子向主要属于另一方的轨道的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荷移光谱。3.金属离子影响下配体的→*跃迁显色剂大多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与金属离子配位时,其共轭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吸收光谱发生红移或蓝移。例:茜素磺酸钠弱酸性-黄色-λmax=

4、420nm弱碱性-紫红色-λmax=560nm基态激发发射激发态h配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有颜色的两个条件是:d轨道上的电子没有全充满配离子吸收光的能量在可见光能量范围之内3Zn2+、Cu+、Ag+和Au+的配合物的发光料过渡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d10、d8及Ru2+、Os2+、Rh3+等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所用配体要是炔烃类、多联吡啶类、苯基膦类、叶啉类及酞氰类等不饱和配体。这些材料的发光主要来自配合物的电荷转移跃迁。其中,d10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主要集中在Zn2+、Cu+、Ag+和Au+的配

5、合物,所用配体变化非常丰富。(1)发光Zn2+配合物以双(三联吡啶)配体为有机构筑单元,以Zn2+作为模板自组装得到一系列高分子聚合链,依R基的不同,这些高分子链的发光由紫到黄,并具有高的发光亮度和热稳定性,是很有潜能的电致发光材料。图2含锌-三联吡啶发色团的高分子聚合链R=目前应用于有机EL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大多配位数均为偶数,四配位的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Znq2)的荧光来自受金属微扰的配体。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三配位的锌配合物:8-羟基喹啉对甲基苯酚合锌配合物(ZnqP,见图3),它的发光性质,应用于有

6、机电致发光器件。(2)发光Au+、Ag+、Cu+配合物一系列含苯基膦类及炔烃类配体的三核、四核及六核Ag+、Cu+配合物,通过改变炔烃配体的取代基团可以精细调控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好的发光材料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具有色纯度高的发光色;(2)在电子或光的照射下性能稳定;(3)适合显象管的制造工艺。(四)常用光学材料:自从1828年W.Nicol发明偏光显微镜以后,人们就系统地研究天然矿物晶体的光学性质,而偏光显微镜的心脏就是由方解石制成的Nicol棱镜。几种常见的发光材料参考文献:[1]赫奕.8-羟基喹啉对甲

7、基苯酚合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3(9)[2]谭松庭等.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发光性能[J].发光学报.2003,24(1)[3]冯巧等.五配位Cu(Ⅰ)配合物[Cu(4′-Phtpy)(PPh3)2](BF4)的合成、结构及光谱性质研究[J].化学学报.2002,60(12)[4]李奇等.材料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曹锡章无机化学武汉高等教育出版社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