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尚未定论.doc

盖棺尚未定论.doc

ID:54731485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盖棺尚未定论.doc_第1页
盖棺尚未定论.doc_第2页
盖棺尚未定论.doc_第3页
盖棺尚未定论.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盖棺尚未定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科举制度的功与过盖棺尚未定论,争论仍在继续。”从1905年至今,科举制度在我国已经被废除了一百多年了。但是研究者们从未停止过他们的脚步,不断探究科举制度带来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影响,总结科举制的千秋功过。我作为一名学者,在浅尝辄止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后,也对科举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这使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没有机会到地方、中央担任高官。为了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来选拔人才。到隋炀帝大业二年时设进士科,实

2、行以实物策取士,科举制度真正开始。和九品中正制相比,在确立的初期,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有一定的客观标准,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有了入仕的机会,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但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科举制度的弊病也愈加明显。由于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经义的范围,考试的方法注重死记硬背,日益流于形式,其结果是束缚了学术思想的发展,败坏了学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政府发表上谕:从丙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从此,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考试正式被废除。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在当时和今天的社会生活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成在萧何(一).中华

3、民族古老农业文明的象征科举制的特点之一是文人士子不论出身、地位及家产,都可以自由报名考试,也无需官员举荐,考试成绩时录取与否的唯一标准。不重门第,只重才学,从而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垄断选举的特权,使更多的下层人士可以通过科举途径进入社会的上层。政府扩大了选举人才的基础,很大程度上笼络、控制了读书人,攻读——考试——做官,成为了文人士子既定的人生轨迹。这在整体上提高候补官员的人文素质的同时也使政府能更有力地巩固其统治、维持整体社会稳定。由此可见,科举制度用公平竞争的选人方式,把之前封闭的等级社会转变成了一种流动的等级社会,将中华民族推向了古老文明的高峰。(二).古代中国教育

4、发展的动力“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路通,路路通”科举制度的推行大大调动了各阶层读书做官的积极性,使更多人有机会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这很有利于民智的开发。另外,社会成员要想实现读书做官这一目的,就必须进学校读书。科举把考试与教育结合在一起,刺激了官学与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书数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和平民化。(三).对民俗文化的重大影响“富家不用买田粮,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随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科举制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世

5、界历史上一个最具有书卷气的民族,“敬惜纸笔”、尊敬崇拜读书人成为了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合大一统集权政治需要的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从宋代到明清,科举以儒家经籍为考试内容的做法从未改变过。这极大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使儒家思想全面深入到社会各层面。入世之理,中庸之道成为了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一大特点。(四).促进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扩张科举是有统一标准的考试,因此需要统一且规范的文字作为基础,由此推动了汉字的规范化和书法艺术的发展。文字的规范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扩散。唐代,科举制度从中原地区向南方扩展,宋元明清时期也进一步被

6、推广到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追求政治上的统一是个各民族的愿望,也是一种普遍的文化价值观,因而民族间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柔弱胜刚强”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在延伸到各地各民族中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周边的国家。如:越南(1075——1919),是全世界科举制度最晚废除的国家。朝鲜(985——1894),科举制在韩国历史上存在了900多年。朝鲜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文科、武科及杂科。日本,8、9世纪时仿照唐朝的制度举办贡举,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二科,其中以秀才科为盛。科举制度实施的前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官僚制度贵族化倾向,为文官体系的运转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二.败在萧何但出于

7、封建统治的需要,由于封建王朝的腐败,封建科举制度一味地用儒家思想禁锢人们,阻碍了科技发展,弊端丛生,终因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而被废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和考试形式上。从明代起,科举的考试内容开始陷入僵化,对考生的所有要求就是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忽视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的思想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还是独立思考能力都被大大限制。“学而优则仕”“鲤鱼跃龙门”通过科举成为读书人读书的唯一目的。再加上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鼓吹,人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