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课件课件

心肺复苏课件课件

ID:5475313

大小:470.00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7-12-13

心肺复苏课件课件_第1页
心肺复苏课件课件_第2页
心肺复苏课件课件_第3页
心肺复苏课件课件_第4页
心肺复苏课件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课件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提纲一、心搏骤停:㈠定义-重点;㈡病因和发病机制;㈢临床表现-重点。二、心肺脑复苏:㈠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历史;㈡心肺脑复苏的主要临床指南;㈢心肺脑复苏的操作-重点:1.基础生命支持;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3.关于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复苏特点;4.心肺脑复苏的终止和伦理学问题;5.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演示。1.猝死:猝死(suddendeath,SD)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似乎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较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诊断的三个重要前提: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患者已经发生生物学死

2、亡;(2)患者必须属于自然死亡;(3)发生时间存在不可预料性:关于“突然死亡”:观点不一,一般认为在24小时之内。猝死在西方国家约占心血管病死亡率的20%,是高发病率疾病。主要发生在院外,约占72-80%。心搏骤停-基本概念2.心搏骤停:心搏骤停(cardicarrest,CA)指患者的心脏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突然停止搏动,在瞬间丧失了有效的泵血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1).由心脏本身原因导致的,缺少别的诊断证据的心搏骤停称为原发性心搏骤停;(2).非心脏本身原因直接导致的心搏骤停称为继发性心搏骤停。

3、(3).由原发性心搏骤停所导致的猝死称为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cdeath,SCD),患者既往可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个小时之内。猝死的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绝大多数。心搏骤停-基本概念1.心搏骤停的病因:(1)心血管突发事件:是心搏骤停和猝死的主要原因,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因素。①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冠脉综合症;②心肌病变:各种心肌炎;③心肌电活动紊乱:预激综合征、病窦综合征;④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⑤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⑥呼吸系统相关心血管病:肺

4、心病、肺栓塞;⑦其他情况: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桥。心搏骤停-病因和发病机制1.心搏骤停的病因:(2)非心血管突发事件:①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②其他非心脏疾病:羊水栓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③中毒:一氧化碳、有机磷、安眠药等;④医源性意外事件:麻醉、手术;⑤意外事件:严重创伤、物理损伤。2.心搏骤停的发病机制:心脏的缺血、缺氧损害。心搏骤停-病因和发病机制1.先兆临床表现和先兆心电图表现:已发生心搏骤停者应向家属询问有无此类心搏骤停先兆表现以提供诊断的临床资料,而有此类先兆表现的患者应注

5、意与家属沟通,有发生心搏骤停的风险,密切观察。2.心搏骤停发病时的临床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叹气样呼吸或无呼吸,颜面、口唇、粘膜青紫,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四肢抽动,二便失禁。心搏骤停-临床表现3.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和分类:(1)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及频率完全不规则的粗大或细小颤动波,频率为150-500次/分,振幅小于0.5mv为细颤,振幅大于等于0.5mv为粗颤。心搏骤停-

6、临床表现3.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和分类:(2)无脉搏电活动(pulselesselectricalactivity,PEA):是指无脉搏,血压心音测不到,伴有除室颤/无脉搏室速以外的电活动。PEA不同于电机械分离。PEA包括:心电机械分离、假性心电机械分离、室性自主心律、室性逸搏、除颤后室性自主心律、缓慢收缩心律等。心搏骤停-临床表现3.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和分类:(2)无脉搏电活动(pulselesselectricalactivity,PEA):①宽而缓慢的QRS波心律:心肌与传导系统障碍,如急性心肌梗塞濒

7、死期、严重高钾、酸中毒等,预后不良。②窄而快速的QRS波心律:如严重低血容量、感染、肺栓塞、心包填塞。低血容量是测不到血压而有电活动的最常见原因,对治疗有反应。心搏骤停-临床表现3.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和分类:(3)心室停搏(asystole)或心脏静止(cardiacstandstill,CS):心脏无任何明显电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为一条直线,有时偶可见到P波和细小的心室蠕动波。心搏骤停-临床表现我国古代关于心肺脑复苏的记载: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救自缢死…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

8、”。“安被卧之”是指平卧位。“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是指连续胸外按压。---世界上最早有关心肺复苏的详细描述。晋葛洪《肘后方》:“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人工呼吸。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对复苏术在方法与细节上改进。心肺脑复苏-发展历史西方近现代心肺脑复苏发展历史: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首先建立了现代心肺复苏理论和技术体系:1956年Zoll提出体内电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