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用.doc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用.doc

ID:54958965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5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用.doc_第1页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用.doc_第2页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用.doc_第3页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用.doc_第4页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学期语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备课:马建军审核:黄少锋课时:2编号:201221班级______小组_____姓名________小组检查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二、知识链接:1、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障人。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表现沉湎于山水生活情趣。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2、骈文,文体名,起源于

2、汉魏时期的辞赋,形成于南北朝。该文体注重形式美,全篇以对句(即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其中以四字六字定句者,世称“四六文”。3、“书”即书信,古人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脱胎于书信。三、自主学习:1、读熟文章,背记文下注释,疏通文意。2、感知文本(1)本文是按先总后分的结构写景的。极有层次。先总写___富春江山水____之美,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然后承“异水”二字,抓住“_清_____”和“__急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进行描绘;这部分中,先抓住江水“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

3、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再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以负、竞、轩邈、争、直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泉声、鸟声、蝉声、猿声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2)按要求写出句子。 ①  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漂荡,任意东西。。③写出江水湍急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苦奔。。④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中的“共”,在这里用得超神入化。唐初诗人王勃也有一句使用“共”的名句,请你写出来。秋水

4、共长天一色。(4)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句子是哪句?你是怎么理解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表现作者对追名逐利的官场的蔑视,流露出作者退隐避世的情感。3、文章层次大意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5/5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第三段分写奇山之"奇"。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第一课时一、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内容二、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1、字词解释:①风烟:;②共色:;③俱:;④许:;⑤独绝:;⑥从流飘荡:2、语段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5、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使结构清晰,脉络分明。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①写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②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尽兴观赏的情形。)③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

6、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1、字词解释:①缥碧:;②急湍:;③直视无碍:④甚箭:;⑤若奔:;2、语段翻译: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3、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静态和动态;写了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4、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①静态:A,水色——水皆缥碧(正面描写);B,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或用前四句即可表明水清)②动态:水急——急湍甚

7、箭,猛浪若奔。5、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没有,“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以深度写水清为间接描写。6、《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的是夸张,从侧面体现水流之迅疾;“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的是比喻、夸张,正面描写水六之快。5/5第二课时一、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1、字词解释:①寒树:;②负势竞上:;③轩邈:;④泠泠:;⑤相鸣:;⑥戾天:;⑦息心:;⑧经伦:;⑨忘反:;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