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doc

平行线的性质()-.doc

ID:54962629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5

平行线的性质()-.doc_第1页
平行线的性质()-.doc_第2页
平行线的性质()-.doc_第3页
平行线的性质()-.doc_第4页
平行线的性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行线的性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3平行线的性质 从容说课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内容,其中平行线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由于前面已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了解到研究平行线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角有关,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研究平行线的性质也要研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因此,教科书首先设置了一个思考栏目,引入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分清性质和判定不同之处.这是一个难点,其判定和性质互为逆命题,学过命题和命题的关系后,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在这里要告诉学生从角的关系去得到两直线的平行,就是判定;由已知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

2、互补的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关于判定和性质的区分,今后还要继续这方面的学习,这里要让学生引起注意,不要把它们混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概念,是通过探究方格纸中的格线给出的.在这一部分,学生只要知道什么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怎样度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即可.关于命题的知识,是分散安排的,在这里主要是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总之在这一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思考和讨论中的内容,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命题的真假(正确与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必过深探究.5.3.1平行线的性质(一)三维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2.经历观察、猜想、操

3、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体会“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7/7教学难点:区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导入新课活动1.问题:(1)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什么?(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由于前面学习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即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了解到研究两条直线平行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角有关,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两条直线平行也要研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从而引出新课.师生行为:引导学生联系上一节平行线的判定,从同位角、内错角

4、、同旁内角的角度考虑平行线的性质.反过来就是把已知和未知调换过来,即已知是两直线平行,未知是角有什么关系,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推进新课活动2.探究: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这些角(图1).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_;内错角______;同旁内角________.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设计意图:此处提供了运用测量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体会数学结论来自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实验─7/7归纳─验证”的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及学生创新、合作、探究的能力.师生行为:学生独立操作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归纳、总结;教量应深入到学生的操作和讨论中去,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指导.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1)学生实践操作能力;(2)学生能否多做几次实验,相互交流,以有助于发现结论;(3)学生的归纳结论的意识;(4)学生遇到困难合作意识以及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

6、,用多种方法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生: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师:很好.我们前面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找一找和我们现在得出的平行线的性质有何不同.它们分别是知道什么,得出了什么?生: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知道了“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得出了“两直线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了“两直线平行”,得出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已知的”和“得出的”恰好相反.师: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如图2:是不是同位角一定相等呢?生:不对.∠1和∠2是同位角,通过测量知

7、∠1=65°,∠2=50°,它们不相等.师:很好!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7/7活动3.思考: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道理吗?例如:如图3,因为a∥b,所以∠1=∠2(_________).又∠3=__________(对顶角相等),所以∠2=∠3.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师生行为: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在全组内交流;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区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2)学生是否能言之有据;(3)学生能否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有效沟通;(4)在推导过程中所

8、倾注的情感.生:由性质1推出性质2如下:如图3,因为a∥b,所以∠1=∠2(两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