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阅卷:思考及复习建议.doc

中考作文阅卷:思考及复习建议.doc

ID:55003637

大小:3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26

中考作文阅卷:思考及复习建议.doc_第1页
中考作文阅卷:思考及复习建议.doc_第2页
中考作文阅卷:思考及复习建议.doc_第3页
中考作文阅卷:思考及复习建议.doc_第4页
中考作文阅卷:思考及复习建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阅卷:思考及复习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作文阅卷:思考及复习建议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这一年一度的中考作文,是大多数考生最为发怵的难题了。想想,面对变幻莫测的命题,要在特定的考场中用有限的时间写出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没有训练有素的过硬本领,难以赢得评卷教师的赞许,也无法获得高分。然而,谁都知道,作文赋分在整张试卷上是名副其实地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考场作文的优劣,大体决定着考生的成败。   下面,我就结合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作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2008届九年级语文作文的复习提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老师们有所帮助。一、真题回放:(屏视原题)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70分)(

2、1)有一种记忆叫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字迹工整,卷面整洁。(2)生命,短暂也好,漫长也好,开始了就要一路奔向目标。但我们好像只为目标活着,忽略了生活的整个过程,慢下来吧,单调的过程需要用心去感悟、去润色!这天上的云,扑面的风,路边的花和着熟识与陌生的人们会心的笑,采撷哪一朵不都可以把原本黑白的人生底色渲染得多姿多彩吗?从现在开始,请放缓脚步慢慢品味吧!请以“过程”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二

3、、文题解说根据课标对写作的要求,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写作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表现生活,表现出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今年的作文命题延续近年中考作文命题思路,沿用去年(及五月份的市质检卷)的半命题的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模式。从题型的设置上说,仍坚持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和写作的心理,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各展其才,便于个性化表达。从命题的内容上看,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引导他们审视生活,再现生活的体验与感悟。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议。作文题为二选一,也便于学生自由地选材、立意,写出异彩纷呈

4、的作文。但要想写出一篇佳作,仍需要细心的审题,巧妙的拟题,鲜活的语言,真实的情感,独有的思想,创新的精神。第一道半命题的作文题,题目的走向非常广泛,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文章可以回答记忆是什么,也可以回答记忆在哪里,还可以谈对记忆中一些事情的感悟等等。  第二道话题作文,不存在理解上的难度。因为学生们的每一次成长的喜悦、每一次难忘的体验、每一个震撼心灵的感悟都离不开“过程”。也就是说,只要确立好中心,在加一点例子和适当的分析就能轻轻松松地写出一篇获得二类或二类以上分数的作文。三、阅卷感言1.学生们作文值得欣慰的有几方面:a.立意健康、文题相扣。如

5、:“有一种记忆叫关爱 ”,“有一种记忆叫‘情’”“有一种记忆叫永恒”“有一种记忆叫盈绿”等等,不少体现亲情、友情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演绎悲欢离合情感的好文章出自学生之笔。应该说,这个作文题贴近学生,贴进生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淀,唤起考生学习或生活中美好而甜蜜的回忆,让学生有个性地、有创意的表达对亲人、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与文题相扣的美好回忆。以“过程”为话题的作文,有对过去的追述正面立意的:过去的经历将成为走向明天的动力;有逆向立意的:未来是过去的延续,不能简单轻易地彻底告别,而要去伪存真,有选择性地取舍。更多的是通过

6、过程,摈弃了“无知、幼雅、骄傲、依赖、固执……”等,同样较好地反映了初中生的真实生活和想法。b.结构安排多种多样。“故事(散文)+题记”式、“小标题”式、日记体式、书信体式、辩论式等。c.语言运用方面:语言多较稚气但真实可爱。也不乏文笔流畅、语言清新的习作。如:“日夜轮换,沧海横流,尘事未断”,“当记忆中的美丽再无法支撑住整个生命的重量时,你纵身一跃,魂断此生”等等,从一些文句中,可以看出有些考生具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和深邃的思想。f.书写方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格式正确的试卷还是不少。有的一本一本试卷的书写都非常受看,有的则一本试卷里面仅一两篇作

7、文书写稍好一点。2..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赞扬这些优秀作文卷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有相当数量的考生,他们的文章是不能令人满意,表现平平者居多,有思想、有深度、有个性的较为鲜见。他们在选材上或面面俱到,或远离题意;在选取论点时,不顾及试题提供的所谈话题的精神实质,任意强扭角度,有的甚至脱离题意。a.审题不清,偏离题意。中考作文阅卷复查工作中,我发现:在选写这两道作文题时,有些考生存在偏题离题的问题。写半命题作文“有一种记忆叫       ”时,有些考生在补题时没有认真思考自己要写什么,随意补题,匆匆填入一个词语,结果写至大半,觉得此题目

8、写起来困难而后悔;有的脱离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令他难忘的事的回忆、追叙,而是泛泛而谈记忆的作用,内容偏题可想而知;有的考生把“记忆”和“记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