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权的用人之道.doc

三国孙权的用人之道.doc

ID:5502598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三国孙权的用人之道.doc_第1页
三国孙权的用人之道.doc_第2页
三国孙权的用人之道.doc_第3页
三国孙权的用人之道.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三国孙权的用人之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国孙权的用人之道  孙权,三国风云人物之一,其兄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后人辛弃疾怀才不遇时感叹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江东三督,周鲁吕,并之陆逊,与孙权共留君臣佳话,孙权用人之道不在任何一个帝王之下,其气魄与胸怀令人赞叹!  一、识人有术  孙权能识人,比如鲁肃,鲁肃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周瑜对孙权说:“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鲁肃进入孙权视线,权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  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夜半,权问肃曰

2、:“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孤承父兄余业,思为桓文之事,君将何以教我?”肃曰:“昔汉高祖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权闻言大喜,披衣起谢。  鲁肃与孙权深夜谈话,相当于东吴版的隆中对,鲁肃的战略观符合当时东吴的实际情况。后来鲁肃力主联刘抗曹,天下三分,也证实鲁肃的战略远见。孙权考察鲁肃,核心在于考察其大局观是否与本人的价值观一致。  孙权识人之术,首先在于

3、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是否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识人的关键在于,候选人是否能够认同组织的文化,或是组织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所以,识人就是寻找与选择同道中人,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  二、用人有度  关羽被杀,荆州被夺之后,刘备率兵征吴,孙权派诸葛谨前往蜀国讲和!因诸葛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东吴张昭怀疑诸葛谨私通蜀汉,背叛东吴。  张昭见孙权曰:“诸葛子瑜知蜀兵势大,故假以讲和为辞,欲背吴入蜀,此去必不回矣!”权曰:“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负子瑜,子瑜亦不负孤。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子瑜曰:”弟已事玄德,义无二心,弟之不留

4、,犹瑾之不往。‘其言足贯神明。今日岂肯降蜀乎?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  任用陆逊为将,更显示孙权用人之气度非凡。逊曰:“倘文武不服,何如?”权取所佩剑与之,曰:“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并连夜派人筑坛拜将,当着众人面说“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这才有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正因孙权用人不疑,且委以重任,才让众多大臣甘心为他奋勇卖命,以报其知遇之恩。孙权用人之心胸与魄力,让人折服,令后世怀才不遇之人心生向往与景仰。  用人不疑的核心在于授权与信任,非授权不足以成事,非信任不足以立身。用人不求全责备,既知人,则善任,善任则不疑。  三、育

5、人有方  吕蒙,出身寒微,行武出身,只是匹夫之勇,不学文化和韬略。正是在孙权的刻意栽培,让他从士兵做到将军,功名显赫,名震一时。  孙权:“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吕蒙:“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孙权:“卿言多务,孰若孤?孤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育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员工与组织一起成长,孙权先是分析吕蒙的岗位现状,再次是指明学习的

6、必要性与方向,这才是孙权的高明之处。对于组织来说,仅依靠组织的管理者学习是不够的,组织的发展需要组织成员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作为组织的管理者,不仅要有要求自己进步的觉悟,更要有培养下属进步的胸怀。第1页第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