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

ID:55101484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养自主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改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参与合作能力呢?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学习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感受乐。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新课开始

2、前,用课件展示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谈谈:平时你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要用什么?要注意什么?让小朋友谈出自己购物的感受。在已有的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并介绍自己拿出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钱币,不知不觉认识1角,2角,5角,1元,2元……在练习中提出怎样付1元钱买一把直尺?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说付1元硬币或纸币,有的说付2个5角,还有的说付10个1角,也有说付5个2角等等。学生对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也就很清楚了。“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所以从生活入手,

3、可以使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如认识了“1千克”后,让学生猜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个西瓜大约重多少?再动手称一称,证实谁的猜想更精确些?由于学生在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比较中,对1千克的实际重量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创设贴近生活的“找朋友——长方形”活动中,学生发现黑板、门、桌面、数学书等都是长方形。这时他们体会到原来“长方形”这个朋友就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身边,只要平时能做有心人,注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数学朋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又为学习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色彩,实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生活过程的数学化。二、变“权威

4、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

5、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

6、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

7、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三、主动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