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doc

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doc

ID:55125514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8

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doc_第1页
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doc_第2页
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doc_第3页
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doc_第4页
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浅议筷箸文化中的家庭教育  《人类学入门——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一书中提到时间性问题,即:许多实践和观念在过去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没有提出时间性问题,我们就可能认为今日事,一如昨日之事。我们就成了人类学家所谓的现实主义者。[1]  一、筷子的起源  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记载中,我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使用筷子历史悠久,以筷子进餐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筷子的名称在古代并不叫“筷”,而是叫“箸”或“梜”或“筯”。在中国先秦文献中称为“梜”,有时,作”筴”

2、;秦汉时期叫“箸”;隋唐时期又称为“筯”,意为“助人就餐之工具”。最早的“箸”字出现在公元前318年楚、燕、韩、赵、魏吴国联合攻秦后所刻《诅楚文》,距今已有2300多年。[2]《筷子》书中认为:“粒食、热食、饭碗,是造成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的基本原因。”[3]有关筷子的起源,民间有三个传说故事。第一个传说:禹发明了筷子。舜时代,洪水泛滥,命令禹去治水。为了清除水患,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生怕耽误一分一秒。有一次,禹在岛上煮肉,煮熟后,因为肉在沸水里太烫而无法食用,此时的禹很着急,因为他要等到洪水来临之前做很多的工作,不能等到锅里的肉和汤都凉了再食用而浪费时间

3、。此时禹灵机一动,砍下树上的两根树枝,把肉夹出来,这样不光节省了时间,还不会烫手。从此以后,大禹为节省时间,每次都会砍下树枝夹食物。大家看到禹这样吃饭,既不烫手,也很节省时间,就开始模仿他,渐渐的就形成了人们使用筷子的习惯。第二个传说:妲己发明了筷子。商纣王,暴虐成性,对于饮食也有很高的要求。有时饭凉,或反太烫,都会引起商纣王大联盟怒,很多厨师因此丢了性命。妲己虽深受商纣王喜爱,但是商纣王发怒时,妲己也会因此而害怕。有一次,妲己感觉饭菜比较烫,但又不能耽误纣王食用,于是急中生智,取下头上的玉簪子把菜夹起,吹凉后,喂给商纣王。商纣王大喜,于是命人专门制

4、作了两根玉簪供妲己使用。后来这种吃饭方式被逐渐普及。第三个传说:姜子牙用直钩钓鱼,除了钓鱼不会其他事情,生活穷困潦倒。他的老婆因此想谋害于他,另嫁他人。有一次,他的老婆在饭菜中投毒,姜子牙钓鱼回家后准备吃饭,但是姜子牙刚用手抓肉时,一只鸟飞过来啄伤了他,当他再一次用手拿肉时,鸟再一次啄伤了他,姜子牙心想,这应该是神鸟,不让他吃肉,于是跟着神鸟出去,鸟落在一棵丝竹上。此时,姜子牙听到有人唱:“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姜子牙于是摘下两根丝竹回家,握在手里夹肉,丝竹刚进碗里,就冒起了白烟,姜子牙才知道饭菜被下了毒药,此时他的妻子仓惶而逃。

5、从此,姜子牙吃饭时,都用丝竹去夹菜。这件事情传出去后,邻居也学习用丝竹吃饭,筷子就这样流传开了。  二、筷子生活中的用途  筷子从古至今,逐渐发展。无论是宴请还是居家日用,或者是外出旅行,筷子不可或缺,既方便,又卫生,且实用。“无论是煎、炒、煮、烧、炸、烤,不管是丝、片、条、丁、丸、块,只要灵活转动挑拨张合伸缩小小的两根棍子,就什么都能‘筷到擒来’。”[4]现代社会中,筷子不光是餐饮的工具,也是送人的礼物之一。中国人喜欢筷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筷”与“快”谐音,使人与快乐,顺利等吉利的词汇相互联系。按照心理学解释,这是一种正向的暗示作用,有助于身心的健

6、康发展。由于筷谐音快,因此在中国人新婚是,也常常以筷子为吉祥之礼,寓意“筷子筷子,快生贵子”。[5]“筷子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吉祥物,过人使用方顶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  三、家庭教育与筷子的禁忌  筷子隐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信息,透析着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筷子的使用礼仪,也会给对方留下不同的印象。家庭是人出生后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终身的学堂,父筷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属于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起,就伴随着孩子的左右,对孩子性格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孩子处于关键期,父母

7、对孩子对教育尤为重要。使用筷子,作为一种餐桌礼仪,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对。家长对孩子对行为要有正确对引导。很小的时候,大人就常告诫:吃饭时,敲碗敲筷,一辈子受穷。中国的父母就这样一代代传承着这一筷子的民俗禁忌。吃饭时,孩子中途离开餐桌,会随手把筷子插入碗里的饭中,大人看到后会严厉呵斥,并立刻拔出筷子;有时即便是成年人,如果不了解筷子文化的规矩,也会出现这样不当的情况。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只有当给逝者上香时,才会把筷子插入饭中。家长对孩子对警告是很有效果的,会让孩子铭记在心,从此吃饭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行为。宴请宾客时,把颜色和材质不同的筷子递给宾客,

8、会被视为不尊重的含义。长短不一的筷子更会引起宾客的愤怒。因为筷子的长短不一会使人想起“三长两短”,而这个词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