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doc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doc

ID:55148912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doc_第1页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doc_第2页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doc_第3页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doc_第4页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注重学生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注重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学生思维参与度  摘要:在对比例尺的认识上,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所展示的思维水平又是不同的,这样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深层思考,通过自学和讨论交流,最后提出比例尺的意义。这样的启发与讲解注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经验;思维参与度  张奠宙教授认为,所谓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

2、生思维参与度?本文将就以上问题,结合“比例尺”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从情境入手,了解学生学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在创设情境时,借助脑筋急转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充分了解了学情,为进一步探究比例尺知识做好铺垫。  【片段一】了解学生学情  “脑筋急转弯”:珠海到阳春的距离大约260千米,老师开车从珠海到阳春大约需要2小时30分钟,而一只蚂蚁从珠海爬到阳春只用了3秒钟,这是为什么?  我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这一环节,因为珠海与阳春是对口帮扶城市,我校跟阳春陂面中心小学也是结对帮扶学校,作为送教的教师,我结合珠海和阳春的路程,通过这一情境:一是把两地的关系突显出来,二是巧妙地让

3、学生应用生活中的比例知识进行思考,把基本知识和情感态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接着,我提出:“你知道蚂蚁爬的路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新知的领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对操作结果分类,让思维更加有序  【片段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画平面图研究和归纳比例尺的意义  教室地面长8米,宽5米。现在请你当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的平面图画在A4纸上。  师:能按照原来的长度来画吗?  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  3.写出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并化简。  将学生的不同画法一一展示。  交流汇报,说出自己画图

4、的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操作并不表示思维就获得了发展,教师需带领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本质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  片段二中的操作是让学生经历画图的思考过程,从而研究和归纳比例尺的意义。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比例尺的本质,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比例尺”这一概念。为此,教学时,教师可注重对概念的不同表征方式,通过操作→画图的理解→文字叙述,领着学生总结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时,先让学生结合刚画的

5、教室地面的平面图,谈谈自己对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的理解,使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地从多角度思考比例尺的意义,最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比例尺的意义,这样很好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参与度。  三、利用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化,让思维更加灵敏  数学教学中,不能仅靠直观表象使学生达到对数学的认识,而应找到数学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利用对数学操作结果的比对辨析,提升教学中的思维含量,使操作与思维共融,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敏。  【片段三】认识线段比例尺,寻找与数值比例尺的联系  请学生看教材第54页做一做,四人一组交流什么是线段比例尺?它与数值比例尺有什么关系?你会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师

6、:先看线段比例尺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  生1: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  师:将线段比例尺用数值比例尺表示为1厘米∶600米。  师:将数值比例尺统一单位,转化为1∶60000,表示什么意思?  生1: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60000厘米。  生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倍。  师:测量出河西村和汽车站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数值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师:我们学习了将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你能将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吗?自己试一试,将数值比例尺  1∶10000转化成线段比例尺。  要求:  1.一般情况,线段比例尺

7、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或多少千米?  2.画出线段比例尺。  有了上面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的基础,学生能够利用比例尺的意义,很自然地知道1∶1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厘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画出线段比例尺。  以上教学过程,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的操作、分析、思考,获得关于比例尺意义的深刻认识。这一过程,就是由身边的实物到画图操作,再由平面图到实际图的比较,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归纳出比例尺的意义,获得归纳的实际经验和体会,是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