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体会.doc

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体会.doc

ID:55151483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体会.doc_第1页
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体会.doc_第2页
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体会.doc_第3页
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体会.doc_第4页
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体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体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脑脊液置换术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方法。结果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结论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  265文章编号:1004-7484-06-3213-0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中急重症之一,其发病年龄段常见为40岁-

2、70岁之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因此,尽早清除积血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预防其并发症的主要手段。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了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年龄46岁-68岁,平均51.4岁,其中男32例,女18例,均符合《神经病学》中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脑脊液检查确诊。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强直

3、,但无明显的意识改变。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进行绝对卧床休息,先稳定患者情绪,保持大小便通畅,均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每8-12h一次进行脱水降颅内压、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剂止血、维持酸碱水钠电解质平衡、止痛、镇静、解除脑血管痉挛、预防及治疗并发症等常规对症治疗。  1.2.2脑脊液置换术手术前半小时首先使用甘露醇来降低颅内压。对患者进行常规腰穿,腰穿成功后,测完初压后放出脑脊液5-10mL,然后再向椎管内注射5-10mL无菌生理盐水或人工脑脊液,如此每间隔2-3min重复一次,使置换的总量达到20

4、-30mL,最大可达60mL,最后1次注人含有地塞米松或抗生素的生理盐水。每隔1-2d置换一次,一般不超过7次。也可进行不等量置换,即放出总量比注人总量多5-10mL。  1.2.3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神志恢复清楚,头痛完全消失,脑膜的刺激征转为阴性,脑脊液正常,没有明显的并发症;显效:头痛近乎消失,颈项出现稍微的强直,脑脊液基本正常,并发症比较轻微,经过处理后恢复;有效:头痛缓解,颈项出现强直,脑脊液稍显正常,并发症较重,处理后恢复效果不佳,无效:患者呕吐、头痛和颈项强直没有出现明显减轻甚至加重,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  2结果 

5、 颅内压力变化:50例患者测脑脊液初、终压,初压为120-500mmH2O,平均280mmH2O;终压90-300mmH2O,平均195mmH2O。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后头痛立即减轻,比静脉滴注甘露醇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较长,约5-12h,置换2-3次,头痛及颈项强直明显减轻,4次后头痛可完全缓解,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外观与化验红细胞数随置换逐步减轻,一般2-4次后基本恢复正常。50例病例中完全治愈38例,好转8例,死亡4例,治疗有效率92%。  3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出血性脑血管病,其起病急、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神经系

6、统的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各年龄均可发病,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多在用力或情绪激动情况下发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等,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腰背腿痛、轻偏瘫、视力障碍、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其早期的危害主要是:出血的占位压迫和机械牵拉、颅内高压,脑血管痉挛和脑脊液循环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主要原因血管破裂导致局部神经组织缺血缺氧以及被血肿压迫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及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物引起脑血管痉挛,并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从而继发脑梗死,蛛网膜粘连

7、脑积水,甚至脑疝等一系列并发症,导致病情逐渐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再出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脑血管痉挛可以继发脑梗死,是导致死残的重要并发症,主要与基底池积血有着密切的关系,及时的清理蛛网膜下腔中的血凝块以及积血可以有效地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病率。  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及时迅速的清理干净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普通的药物治疗和开颅手术无法有效地清除积血,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脑脊液置换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脑膜表面的积血,促进脑脊液循环,减少有害物质的刺激、血凝块的堵塞,地塞米松鞘内注入等因素

8、有效地防止了脑血管的痉挛、脑膜和蛛网膜的粘连,预防了脑梗死、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生。及时置换脑脊液,有如下作用:①减少有害的血液成份如5-羟色氨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花生四烯乙酸、血中代谢产物等对脑组织、神经细胞、脑膜的损害和恶性刺激;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