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片羌寨-吊脚楼之乡.doc

青片羌寨-吊脚楼之乡.doc

ID:55162108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9

青片羌寨-吊脚楼之乡.doc_第1页
青片羌寨-吊脚楼之乡.doc_第2页
青片羌寨-吊脚楼之乡.doc_第3页
青片羌寨-吊脚楼之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青片羌寨-吊脚楼之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青片羌寨:吊脚楼之乡  北川县地震前在青片河流域拥有26个各具特色的羌寨。“5•12”汶川大地震后,由于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当地连接外界的道路尚未完全被疏通,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万幸的是,青片羌寨大多奇迹般成为这次地震的“世外桃源”――以西窝羌寨为例,“5•12”大地震当中,寨中只震落些瓦片,除了一个上山采药的人失踪外,无一伤亡!    在青片河流域的26个羌寨中,五龙寨、吊脚楼羌寨、神树林羌寨、西窝羌寨和大寨子等最为有名,它们除了寨子规模不一外,共有着浓厚的羌族文化色彩。能让你通过独特的建筑、传统饮食、宗教信仰

2、、婚丧嫁娶和五彩缤纷的羌族服饰、粗犷豪放的沙朗、悠扬婉转的山歌等,感觉到北川羌族的迷人魅力。  北川羌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羌人繁衍生息的地方,生活的羌人在明代与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他地方的羌人被统称为“白草蕃”,清代时称“青片蕃”,所在地青片乡地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角,西面紧邻茂县羌族聚居区,面积563平方公里,2000多人中94%是羌族,羌寨民族传统文化一直保存完好。而在近几十年,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汉文化影响迅速加深,青片羌寨在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又增添了浓厚的汉文化色彩。    如汉代文献记载的

3、一样,那里的羌人也“垒石为室”建造住房,他们历来用当地的片石来砌墙修建一般为三层、高数丈的碉房,称为“寨房”。房屋冬暖夏凉,坚固耐用,但采光较差,居住的舒适度远不及木质房屋。清代后期,经地方官员的引导,青片羌人开始修建木结构房屋,并经百余年演变,逐渐成了青片羌人主要的居民样式。因青片的大山上很少有大块的平地,为了利用不大的屋基修建尽量大的房屋,羌人建木屋时就靠山一方建房成一楼一底两层,再向山坡下延伸一间,有木桩下伸,因而被称为“吊脚楼”。吊脚楼最下一层以石头砌成半墙,作为圈养牲畜之用,中层住人,上层堆放杂物。  青片羌人

4、虽然用木屋取代了碉房,却仍然保存着对石头的偏爱,其房屋的保顶、隔墙仍用石头砌成,其面平整,其体端直,外观极为别致。房内则一般都设有一个火塘供烧火取暖之用,火塘上面吊一个木头或竹筒做的钩子,用于悬挂茶壶、鼎锅等烧水用具。  羌人爱美,喜欢在房前屋后植树种竹,房屋往往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外形极其美观。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住房条件不断得到改进,在沿路沿河地带已出现不少砖混结构的小洋楼。所以在青片羌寨既能看到原始碉房,又能看到木质吊脚楼和小洋楼,仿佛到了反映住房演变史的博物馆。  羌人能歌善舞,青片羌也不例外,凡节日庆典、红白

5、喜事、亲朋聚会乃至劳动之余,都要载歌载舞,吹起唢呐和心爱的羌笛。  青片还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小吃,咂酒、羌寨药膳、酸菜荞面、血馍馍、玉米搅团等特色饮食都很有名,尤其特别的是,每道菜都有自己的“菜谣”。    补充阅读  五龙寨的龙灯会  这是青片羌寨独特的文化习俗――相传五龙寨原有五条龙居住,年年都要在正月初六到羌民家里拜年,祝福新年风调雨顺,人畜安康,后来,传说就化为了寨子的风俗,每年正月初六都要举行龙灯会。届时,大家高举火红的大龙,一路挥舞,到神庙开光后汇合于寨中,飞舞着到羌民家里拜年祈福。  羌笛  我国最古老的

6、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两管数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联结在一起。管身全长13~19厘米,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上端约3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簧片。竖式吹奏,两管发出同样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带有悲凉之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最适于独奏,也可为歌舞伴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