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doc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doc

ID:55179378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1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doc_第1页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doc_第2页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里,我迎来了在实验小学的第一次预约听课。春天是绿色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季节,这样的美景是我们应该珍惜的。现在社会提倡“绿色生活、生态环保”,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恰恰切合环保的主题,其中《沙漠中的绿洲》为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建设绿洲,人们辛勤培植、精心侍弄、珍稀爱护,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暗示了人与自然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

2、历程,展现人和自然的互动关系,更能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我决定选择《沙漠中的绿洲》作为听课课目。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沙漠中的绿洲》第三自然段表现尤为显著,阿联酋人民不畏艰辛,努力建设绿洲让我们感动,为了突出这样的主题,我将课程做了如下设计:师: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起绿洲的?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语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是为了孩子们深刻体会劳动的辛苦,体会美好的自然环境得之不易,所以阿联酋人民才会象爱护孩子

3、一样爱护花草树木。)讨论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1)读这段话你能完成这些填空吗?这里的水_________,他们__________。这里的土_________,他们___________。这里几乎是块____________,他们__________。(2)你有什么感受?(什么都要买,花的钱多,人们为了创造美好环境是要付出许多

4、代价的,进一步引申出优良的自然环境的珍贵,从而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师:是呀,培植花草树木不仅需要财力,更需要人力、物力。请看一段资料:3迪拜的人均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每棵树、每丛灌木旁都有“供水管”,这里每棵树的培植成本超过1000美元,每平方米的草坪的养活成本是每年3000美元,约2万元人民币,是名副其实靠钱喂养大的。(3)正如文中所说——引读: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师:泥土、淡水、树苗、花草都要花钱去买。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获得仅仅只是需要付出金钱吗?(

5、不)还需要什么?(人们辛勤的劳动,精心的呵护)(4)找出这句话中表示人们动作的词语。你有体会到什么呢?(种植不容易,人们很辛苦,多么艰巨的工程,决心大)(5)种植真不容易呀,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师: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这种艰辛,读出这种不易。(齐读第3自然段)……教学反思: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围绕“阿联酋人民如何建设绿洲?”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课前我就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为建设绿洲阿联酋人民所花费的巨大代价(这些代价甚至是惨痛的)。学生通过阅读很快找到“他们

6、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这段话。学生对三个“买来”到底是多少费用体会还是不够深刻。我向学生展示了一段资料,让他们知道培育一棵树的费用约2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培养一个孩子。再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抵得上一个孩子”让学生体会阿联酋为培植花草树木所花费的巨额花费。阿联酋人把沙漠变成绿洲花的代价是世界少有的,这是绝大部分的人无法想像的事实。在这篇文章中

7、,我们只能读到建设,读不到一点破坏,建设是要花时间的,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坏只需要一刹那。人们为什么不去破坏?因为他们过去肆意破坏环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痛失美好的家园,如今,他们已经从这些惨重代价中吸取了教训,养成了尊重环境的习惯,懂得自觉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才能和大自然和睦相处。所以他们才把花草树木当作人来看待,当人来培育。美好的环境是怎么来的?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阿联酋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3明白我们不应该去破坏环境,懂得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8、的道理,甚至可以启发他们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事物,不管他们有没有生命。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探讨这个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人怎么创造美?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具体,那就是首先要去了解什么是美,其次懂得去欣赏和尊重每一件事物,要用真心和爱心地去保护,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美,否则,我们看到和得到的必将是“一片荒芜、贫瘠的沙漠”。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这种环保乃至是尊重自然、尊重美、尊重每一个生命的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