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文来教语文.doc

用课文来教语文.doc

ID:55183631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用课文来教语文.doc_第1页
用课文来教语文.doc_第2页
用课文来教语文.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用课文来教语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课文”来教“语文”——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普陀小学阮水芬“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这是我翻开《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第一页,看到的第一句话,我的心为之怦然一动,这就是新课程的“生本”理念——“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我迫不及待往下读,一则则鲜活的案例,一个个生动的研讨过程,一次次智慧的碰撞,让我仿佛也走进了这些“国培”骨干们的研修班,与他们一起解读文本,设计方案;与他们一起研讨质疑,一起聆听专家的提点,一起磨砺细节,如身临其境般走进课堂,倾听孩子们生命成长的脚步声……《从“教课文”到

2、“教语文”》是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主编的“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的专题研究成果集。它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研修班成员从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到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最后再到基于实践反思的教学设计这一系列系统完整的“磨课”过程,更集结了多位教学名家的多年来的教育智慧,吴中豪、丁炜、徐家良、唐懋龙……各位专家的专业引领给我们指明了一条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道路。一课多磨,层层递进。磨出了智慧,磨出了精彩,更磨出了对我们读者的启示。一、从“阅读核心”到“读写并重”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来教学生学语文。

3、然而这只是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课程的一种理性认识,遗憾的是“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阅读本位”思想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通过阅读本书,我明白了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变“阅读主导”这“表达主导”,“阅读”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上的理解,还是知识层面,而“表达”则是一种能力,是内在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呢?通过《香港,璀璨的明珠》、《我应该感到自豪》、《穷人》等课例的教学设计一稿稿修改,一次次反思研讨,我明白了,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应该是在现代战争回合:理解内容——认识形式——实践操作。最后的操作运用才是最终目标。所以,在制

4、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课文特点确定适合本年级的学生表达目标,要围绕教学目标,依托文本设计合适的表达练习题目在,最好不要另起炉灶,也就是说我们要巧妙抓住课文中的某一个训练点,然后生发成语言训练的一个“面”,由此,我想到了我校一年轻老师执教的同样的三年级的《赵州桥》中,对“既……又……”这一关联词语的教学,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两个好处,生找到第一个好处是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第二个好处是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课文用“既……又……”这组关联词把设计的两个好处连起来:既减轻了流水对

5、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然后老师把这两个好处前后调换一下顺序,再让学生读一读,意思有没有变?意思没有变,说明“既……又……”这两部分内容不分先后,他们的关系是并列的。接着,老师随文取材,让学生用上“既……又……”来介绍赵州桥。如此循序渐进地教学,从认识、到理解,再到运用,让学生理解了“既……又……”这组关系词语的特点和用法,到了高年级不至于与递进关系的词语混淆。同时,又基于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赵州桥的认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样的教学通过一个生发点,把读、说与写、练巧妙结合,使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真正落

6、到了实处。二、从“面面俱到”到“核心目标”语文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悟,包罗其间,我们上课时,总是舍不得丢弃,于是教学目标虚泛,教学设计时往往安排许多训练点,一会儿词语拓展训练,一句儿句式训练,一会儿说话写话训练,还要兼顾人文教育,搞得课堂臃肿不堪,正像书中国培班学员所感叹的“为什么时间总是不够用?”。通过阅读本书的第二章,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瘦身”,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地开发课程内容,找准本课最适合的学生语言提升的“训练点”,确定明确而切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是说我们要

7、教学生学语文,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向,发展语文能力,需要找到一个培养的落脚点。如本书《青蛙看海》,舍弃了对反问句的认识与作用理解,舍弃了对等方面的三种提示学习,最后只留下了运用“没有……也没有……”,“只要……就……”的说话训练,感知文本内容时用上这两个句式,理解课文道理时用上这两个句式说话,想象编写故事时,又一次用上这两个句式说话。三次说话,内在联系紧密,又层层递进,有效性强。最让我感触深的还是《穷人》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变化。《穷人》是一篇“老课文”,我自己也教了无数次,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对话描写、课文主要内容概括、省略号的作用……知识

8、技能训练点多,似乎哪个都好,哪个都不能放弃。但是在本书的三次研讨后,最后留下了“心理活动描写”这一核心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