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转载).doc

浅谈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转载).doc

ID:55200452

大小:3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02

浅谈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转载).doc_第1页
浅谈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转载).doc_第2页
浅谈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转载).doc_第3页
浅谈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转载).doc_第4页
浅谈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转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转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慈溪市耕民初级中学 卢涤平 【摘要】思维能力是在不断思考过程中逐渐积累、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主动的思考中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思维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对形成其一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思维能力   深刻性 灵活性  独创性 批判性 培养人类的优势在于思维,个人的优势在于思维。“……在我们今天,一切虚

2、构消失了。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人物,而是思维人物。”————雨果语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是:“学生必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新的《科学》加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给人以全新的体验。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规律和奥秘,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是探究的核心。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思维方式的接受和知识点的掌握,使学生学习知识变成了仅仅是接受知识,他们的思维缺少引导和点拨。尤其对于科学学科,表现出观察能力

3、差,思考问题时表现出方式单一,或者只会从问题到唯一的答案,缺少分析过程;甚至有学生不会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深层次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将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此问题,笔者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品质方面,取得的几点体会与诸位共研。一、由表及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1、重视实验的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学生对演示实验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只注意实验现象,不注重实验目的,主次分不清,常常忽略了本质现象。因此教师在演

4、示实验教学中,除交代实验仪器,装置特点,实验目的和原理之外,更应向学生指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看什么,怎么看”,变“观看实验”为“观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讨论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像的倒立正立、像的虚和实的相互关系时,在实验前,教师教师应引导学生要注意什么,如为什么要将烛焰、光屏、凸透镜安放在光具座上,为什么它们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调节各自高低左右位置观察现象。进一步将凸透镜左右上下遮住一半,也可将透镜中心部用剪成小圆的黑纸遮

5、住观察现象。开始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分析原因,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学习方法、锻炼能力,为后期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作经验和方法的准备。在初中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观察研究的能力很重要。2、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事物深刻与否,在于思维的深浅程度。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看表面,不善于透过现象去抓本质。如喷泉实验,气体除了氨气之外换成其他气体例如氯化氢等分析其原因,物理还是化学变化,透过一样的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也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浮力会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又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重力有

6、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无关,跟液体的密度无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橡皮泥的沉浮引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会变吗?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可以增加一个实验,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①物快各自的重力是多少?②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拉力是多少?③它们各自受到的浮力时多少?④说明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

7、渐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科学的实验教学得到了提高。二、明辨真伪,培养思维的广度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思维的广度。在初中阶段,由于对教师‘论断’盲目推崇、从众惰性心理等原因,多数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1、明辨真伪学生遇到跟过去解过的题貌似相同,实则差异,仍然墨守一种思路、沿用一种方法,得出错误的结果,误入歧途。例如有一只标有“PZ220V 40W”的灯泡接在200V的电路中,问此时的灯泡的功率为多大?而学生的解题过程为:  I=P/U=40W/220V=0.18A         P=UI=200V×0.18A=36W 

8、 很明显这个解题思路是错的,因为此时的电流已不是额定电流,会随着实际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很多同学产生这种思维障碍的原因是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