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处处是生活,变“学教材”为“用教材”.doc

课堂处处是生活,变“学教材”为“用教材”.doc

ID:55201286

大小:2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02

课堂处处是生活,变“学教材”为“用教材”.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课堂处处是生活,变“学教材”为“用教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处处是生活,变“学教材”为“用教材”案例1:第一册“汉语拼音”学习后《复习四》有这样一个内容:读读画画 秋游你想带什么wàngyuǎnjìng  shuǐ   gu?sh?ujuàn        tiào qíyǔ sǎn        bǐng gānshuǐ hú  miàn bāo   cǎo mào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完成了拼读,认识相应的事物,然后学生自己试着把秋游想带的物品涂色之后,我就了解学生秋游所带物品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提出以下问题逐一指导:(1)带了面包还带饼干吗?为什么?(2)草帽和雨伞都需要带吗?怎么想的?(3)水壶和水果你觉得带什么最好?为什么

2、?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就说:“我什么都带。”许多学生都响应:“我也是都带。”老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的吗?”有学生说:“吃的东西只带一样就行了。”还有的说:“天晴带草帽,下雨带雨伞。”有学生反对说:“下雨就游不成了。”老师及时表扬学生思考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再有学生说“我们应该节约,只带水壶,不带水果。爸爸妈妈挣钱很辛苦。”教师适时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巧安排,既要实用,又不浪费,更要学会体贴父母的辛劳。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评析:这道练习题除了题目的要求,没有其余的任何提示和要求了。我通过查参考资料,明白其目标是:①正确拼读音节,知道每个词表示什么物品;②根据题目要求,挑选“物品”,

3、并涂上颜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且注意处理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看似简单的一个练习,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怎样去把握编者意图?或者说是怎样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呢?单纯从知识角度看,是为巩固汉语拼音而设计的练习;但是从生活角度看,又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对生活中常用物品的认识。这就够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有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生活常识,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在做事情以前,善于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安排,从而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达到思想和生活行为等方面的教育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