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

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

ID:5538412

大小:3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17

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_第1页
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_第2页
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_第3页
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_第4页
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首先,在檀香山读书时,孙中山就积极接触西方社会与西方近代思想,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后来,哥哥孙眉到夏威夷群岛(檀香山)谋生并逐渐成为茂易岛的首富,孙家从此由贫苦农民家庭转化为资产阶级家庭。孙中山13岁(1879年)随母亲投靠哥哥来到夏夷群岛。在夏威夷的四年求学生活对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他接触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个与传统中国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接受了与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大不相同的西方教育,他的眼

2、界、知识、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夏威夷所见到的一切,以及西方的教育所告诉他的一切,与他以前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进行比较,他觉得应当对中国进行改造,而改造的蓝本就是近代西方国家制度。由此,少年孙中山树立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伟大志愿。其次,面对昏庸腐败的清政府,孙中山选择了资产阶级武装斗争的救国道路1885年“中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萌生了“倾覆清廷,创建民国”8的志向。1894年11月底,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檀香山兴中会,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府,

3、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随后兴中会领导了广州乙未起义和惠州起义,虽然这两次起义相继都失败了,但在起义的影响下却涌现出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反清革命团体。孙中山吸取以往教训,开始重视和注意团结知识分子,倡议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8年8月20日,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纲领被确定为同盟会宗旨,鲜明地举起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旗帜。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发动了6次西南边境起

4、义,结果都失败了,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仅依靠会党作武装起义的主力战斗力不强,于是又策划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虽然在清政府镇压下,这两次起义也失败了,但在起义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全国革命高潮很快到来。第三,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孙中山选取的资产阶级救国的道路濒临绝境清政府对革命军起义的镇压和恐怖手段更激起新军中一批接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士兵的强烈反抗。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黄土坡新军第八镇工程士兵熊秉坤、金兆龙率领部队起义,攻取了清军军械库,

5、夺取了枪支弹药,并于次日攻克了湖广总督衙门,随后占据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并宣告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成立,革命首先在武汉取得了胜利(史称辛亥革命)。正如孙中山先生所预言:“吾党无论在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8。武昌起义成功后仅一个月的工夫,全国24个省区中已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其他各省也在进行反清斗争。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顿时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孙中山推翻清政府的目的是要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西方列强是想在中国内部成立各个有独立主权的小王国,摧毁清政府的统一主权,二者目的

6、不同.本质不同,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西方列强各国政府明确表示,驻华使馆不准承认孙的政府,更不准向临时政府贷款。在国际上,孙中山这个来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主学生”想要以美国为蓝本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却没有得到西方“民主老师”支持和帮助。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国际环境下,孙中山想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和帮助只能是幻想。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的那样:“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首先是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容许。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7、,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帝国主义不会容许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中国存在,那么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封建军阀和买办官僚同样不会容许一个影响他们独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中国存在,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到两个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从血的教训中猛醒过来,抛弃了对袁世凯的幻想,组织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但由于改组后的国民党,已经失去了号召力,不可能像同盟会时那样发动和组织群众了,这样,“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就失败了。袁世凯死后,段祺瑞继承了袁

8、世凯的衣钵,在日本政府的支持和策动下攫取了北京政府的实权,为建立独裁统治,他蛮横地毁弃《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为同段祺瑞毁法横行的军阀统治进行坚决斗争,孙中山发起“护法”8运动,他打算借西南桂系、滇系军阀陆荣庭、唐继尧的武力,来进行革命斗争,保卫民主政治。这些军阀多是些具有强烈地方性的封建军事集团,心目中并没有“约法”和国会,他们只是为保住各自地盘,才打起“护法”的旗帜,企图利用孙中山做幌子,便于向北京政府讨价还价,达到割据一方的目的。最终,陆荣庭、唐继尧等西南军阀与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相妥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