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字底”的写法和应用金林西.doc

“木字底”的写法和应用金林西.doc

ID:55405443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2

“木字底”的写法和应用金林西.doc_第1页
“木字底”的写法和应用金林西.doc_第2页
“木字底”的写法和应用金林西.doc_第3页
“木字底”的写法和应用金林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木字底”的写法和应用金林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木字底”的写法和应用杭州市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金林西教学内容:《毛笔书法中级教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汉字的构成中,合体字占有绝对地位。而在合体字中,除左右结构的汉字外,上下结构的汉字无疑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木字底”就是上下结构中的其中一课。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是由独体字演变过来的,在变形的过程中又往往遵循一定的规律,“木字底”也不例外。本课将以颜真卿《勤礼碑》为范本,对“木字底”的一些相关特征以及在具体字中的应用作详细的分析。二、学情分析1、小学阶段的学生练习书法时,指力,腕力均有所欠缺。2、小学阶段的学生耐心有限,容易坐不住。3、小学阶段的学生审美能力有限,需要引导。三、教学目标分析

2、1、初步掌握独体字“木”和“木字底”的写法,以及由“木”字变形到“木字底”时笔画和形体所发生的变化。2、初步掌握“木字底”在具体字中的应用(“集”字和“梁”字的写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双姿”,掌握基本的运笔规律。四、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点:“木字底”在“集”字和“梁”字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木字底”在不同字中往往有不同的变化,如在“杲”字中“木”是不变的,而在“集”、“梁”字中一般都要变形,如果掌握“变”与“不变”是和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息息相关的。五、学具准备毛笔、墨汁、手工毛边纸、墨盘、毛毡六、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使用几张人物和周围物体的关系说明汉字中的几

3、个基本结构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出示图片)点明今天要学的是上下结构中的“木字底”。出示两张上下结构的基本类型图,使学生对于上下结构中的不同类型有较为形象的认识。师:同学们能说出图形中伞和人,以及牛和人的关系吗?(引发想象)生:伞是遮着人的,而又是骑在牛上的。4师:说的很好。伞是遮着人的,而牛是驮着人的,这就好比是汉字中的上下结构,有的上边的部首罩着下边,有的下边的部首托着上边。同学们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吗?生:举手自由回答。师:是的。像这样上下结构的字是非常多的,比如“务”字就是上面罩着下面,又比如“集”字就是下面托着上面。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上下结构中的“木字底”,正如

4、牛驮着人那幅图一样。(二)、独体字“木”向“木字底”的转变。师:投影仪示范独体字“木”,问:“木”字有什么特点?生:举手回答。师:说的很好。示范“木字底”,问“木字底”和独体字“木”有什么异同?生:“木字底”中将一撇一捺变成了两点。师:是的,并且是呼应的两点。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呢?生:“木”字的横变长了。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么除了笔画竖钩没有发生变化外,两者之间还有一点是相同的,哪位同学能够发现并告诉我?生:“木”字和“木字底”下面的轮廓都是半圆形的。师:真不错,这个是两字的外部轮廓,我们在对比两个字的时候,轮廓是很要紧的。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站起来,拿起笔,将“木”和“木字底”分别写出来

5、,看看你们写的符不符合上面所说的特点。学生练习。教室随堂指导。作业点评:1、学生自评。2、教师点评。(三)、“木字底”在具体字中的应用。1、“集”、“梁”两字的写法。师:出示原碑“集”、“梁”两字,并将两个字分别分解成上下两部分。教师简要讲解两个字上半部分的特征。“集”上半部分:“单人旁”明显要粗于旁边的几个笔画。那边右边有四条横,我们知道并列的短横是比较难写的,在写的过程中四条横和“单人旁”的竖要虚接或者断开,第四条横略长,四条横都要有收笔。四条横的位置要比竖的收笔略高。4“梁”字上半部分:三点水”左边的轮廓是一条弧线(第二个点往左边移出来一点就可以了),右边“刃”字都是短的笔画,其中“横折

6、钩”要断成两笔写。师:下面我们重点来讲讲“集”、“梁”两字的上半部分和“木字底”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我们知道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一样,为了使整个字变得紧凑,字中的各个部分往往存在着穿插关系。那么哪位同学能找出两字穿插的地方呢?生:观察、思考。师:刚才有学生提到四条横要比“单人旁”的竖要高一点,为什么要这样?生:为了让下面的“木字底”的竖钩伸上来,形成穿插关系。师:对了,那么在“梁”字中又是怎样的情况呢?生:“三点水”和“刃”组成了左右结构,中间刚好留了一个空隙。师:是的。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他们是怎样穿插的。(出示图片),古代没有钉子,但是建筑物却非常牢固,那是因为它们的各个零部件都是相互“卡位”卡在

7、那里的。汉字也一样,字型为什么会稳定,“卡位”很要紧。笔画的“穿插关系”其实就是零部件的“卡位”。那么我们怎样看一个字穿插得紧不紧凑呢?生:思考。可以在中间作一条线,看是否切到了上下的笔画。师:很好。(示范)2、“木”字底撇捺的变与不变。师:我们前面讲到“木”字转变到“木字底”的时候,撇和捺是变成了两个点,那么所有的字都一定要这样变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生:不是所有的都要变的。师:是的,(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