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pdf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pdf

ID:55575350

大小:117.82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18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术探讨2015年6期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姚耀(沧州市传染病医院,河北沧州061000)【摘要】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4B-2014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与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与替比夫定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1年,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I-I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分别为35例(89.7%)、32例(82.1%)、

2、25例(6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例(48.7%)、15例(38.5%)、10例(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替比夫定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关键词】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安全性相关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常见,国内该病发生皮肤瘙痒,1例恶心呕吐,5例肌酸激酶增高,不良反应9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有文献

3、报道,慢性乙型肝炎与(23.1%),xz=_0.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具有密切关联,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3讨论胁。正因如此,临床极为重视慢性乙型肝炎干预,且重视其效果。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率较高,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随着药物发展及临床研究深入,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广泛应用于炎、肝炎、原发性肝癌为肝癌发病三部曲。因此,临床极为重视慢慢性乙型肝炎干预,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均广泛应用性乙型肝炎治疗,经各种方式抗病毒治疗,消除或抑制HBV,降低于临床治疗,且均具有一定疗效。本研究旨在比较替

4、比夫定与拉肝脏纤维化及细胞炎症,并减轻干细胞坏死程度,进而控制疾病米夫定效果差异,并探讨其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干预选择提供可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靠建议,现报道如下。而随着药物发展,已有多种药物可供应用。拉米夫定为临床1临床资料常用慢性乙型肝炎药物,其治疗初期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有文献1.1一般资料选择本科室收治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入报道,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1-2年,耐药率高达15%选本研究,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符合伦理委员会基本要一25%。耐药率的发生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并对慢性乙型肝炎求。78例患者均

5、有慢性HBV感染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治疗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疾病治疗,给患者带来困扰。替比夫定室检查结果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ALT为ULN值的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重要药物之一,其机制为选择性抑制1.3—1O倍,且血清总胆红素<42.75mol/L,均未合并先天性心脏HBV—DNA聚合酶活性,其产物三磷酸盐可与胸腺嘧啶一5一三磷酸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替比夫定、拉米夫定过敏史。78例患按照盐竞争,并抑制胸腺嘧啶一5一三磷酸盐活性,进而终止DNA合成,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抑制HB

6、V病毒复制,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公认的慢性乙型病2565岁,平均(38.9±11.2)岁,治疗前病程1年一12年,平均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效果的最佳指标是HBVDNA,可直接反映抗病(5.6±2.4)年,体质量指数(22.9±2.3)K~'m2;观察组男23例,女16毒药物的应答率,ALT恢复正常、HBeAgl/I1清转换和检测不到例,年龄2468岁,平均(40.2±10.5)岁,治疗前病程2年一13年,HBVDNA,发生HBeAgI~I清学转换过程是机体免疫清除病毒的过平均(6.1±2.1)年,体质量指数(22.5±2.7)Kdm2

7、。经分析,两组患程,同时也是患者病情缓解的标志。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替比夫定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年,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均显著高1.2方法对照组采取拉米夫定片(美国葛兰素史克制药有于对照组(PO.o5)。组给与替比夫定片(瑞士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治疗,用法:总之:替比夫定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较佳,ALT复600mg/~,1次/日,口服,维持1

8、年。常率、HBV—DNA阴转率2~HBeAg阴转率均显著更高,且不良反应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如ALT复常率、HBV—DNA少,临床应用安全。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所纳入病例数较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