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凯伦藻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doc

米氏凯伦藻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doc

ID:55592966

大小:21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9

米氏凯伦藻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doc_第1页
米氏凯伦藻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doc_第2页
米氏凯伦藻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doc_第3页
米氏凯伦藻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doc_第4页
米氏凯伦藻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米氏凯伦藻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米氏凯伦藻在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吕颂辉1,黄凯旋21.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2;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2摘要:米氏凯伦藻引发的赤潮危害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其营养生理生态,对掌握该藻形成赤潮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一次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了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Hansen)在三种无机氮源不同氮磷浓度比(cN/cP)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分别以氯化铵、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为氮源时,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最适cN/cP比

2、分别为32、32和100。米氏凯伦藻对氯化铵的利用效率相对低于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以氯化铵为氮源该藻生长缓慢,细胞密度低;而分别以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为氮源时该藻生长情况较好,可较长时间维持高的细胞密度。关键词:米氏凯伦藻;氯化氨;硝酸钠;亚硝酸钠;氮磷浓度比中图分类号:X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5-1337-05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Hansen)属于裸甲藻目(Gymnodiniales),凯伦藻属(Kerenia),它能分泌溶血性毒素和鱼毒素,有溶解鱼类鳃组织

3、细胞的作用。中毒鱼鳃出现鳃小叶上皮细胞增生、邻近鳃小叶粘连、上皮细胞脱落、鳃血管破裂、血细胞渗出等组织病理现象。鳃小叶作为鱼类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位,一旦发生上述病变,必将影响到鳃的呼吸、分泌、排泄等功能,最终造成鱼类的死亡。米氏凯伦藻分布广泛,是近年来常见的赤潮生物,并且已经在澳大利亚、北欧各国、日本、新西兰、南美、北非、我国香港等地引发过赤潮灾害,造成了严重的渔业经济损失[1,2]。1998年3至4月份,大鹏湾、深圳湾、珠江口及内伶仃岛一带海域和香港海域发生的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导致深圳经济损失超过千万人民币

4、,香港渔农损失超过3亿港元[3,4]。研究米氏凯伦藻的营养生理,掌握其形成赤潮的规律,对于减少水产养殖业损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有害赤潮的发生是物理、化学、生物和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众多要素中,营养盐是赤潮发生的首要物质基础,因此研究营养盐在赤潮发生和演替中的作用对探究赤潮的成因和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5]。本文选取的营养盐为无机氮源,以观察藻种种群的生长周期为主,研究不同无机氮源下米氏凯伦藻的生长特性。无机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溶解态无机氮主要包

5、括NH4-N、NO3-N、NO2-N。藻类不能直接利用N2,只能以NH4-N、NO3-N、NO2-N为氮源,单细胞藻类对各种氮源的利用具有不同特点,许多学者认为藻类最优先利用铵盐,然后是硝酸盐、尿素和亚硝酸盐。海水中氮磷的增加与赤潮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氮磷浓度含量的比率也是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氮磷浓度比影响藻类细胞的生长速率和细胞内物质的合成。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按一定比例利用海水中的氮磷,这一恒定比例称为Redfield系数(cN/cP=16)。海水中营养盐摩尔比值偏离Redfield

6、系数过高或过低,均可导致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某一相对低含量元素的限制,并且不同的浮游植物有各自适合细胞生长繁殖的最佳氮磷浓度比。根据Redfield系数,藻类在生长时按16:1的比例吸收海水中的氮磷,也有研究表明规范的Redfield系数并不是适合于所有浮游植物,不同浮游植物利用氮磷的比例存在一定差别[6-9]。为了解米氏凯伦藻氮营养生理特征,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一次培养的方法,研究米氏凯伦藻在不同无机氮源(NH4-N、NO3-N、NO2-N)及不同氮磷比下的生长情况。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藻种米氏凯伦藻(Kare

7、niamikimotoiHansen)分离自南海赤潮高发海域,经纯化后保存于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藻种室。实验前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实验藻种离心,用无氮无磷的f/2培养基培养2天后再接种。1.2培养条件氮营养实验所用的器皿均以5%的HCl浸泡过夜,超声波洗涤机清洗后以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灭菌后备用。其余实验所用的器皿用自来水洗净后,以蒸馏水反复冲洗,灭菌后备用。培养基采用外海天然海水,按照不含硅酸盐的f/2配方配制,其中氮、磷浓度按实验要求另加。培养基经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后备用。培养温度为(25±1)

8、℃,光照强度约为100µEm-2s-1,光暗比为12h∶12h。1.3实验方法以NaH2PO4﹒2H2O作为唯一磷源,NH4-N、NO3-N、NO2-N分别作为氮源进行一次性培养实验。实验中设置初始磷浓度均为0.65μmol·L-1(根据赤潮高发区水域磷的平均值设定),初始氮浓度依次为:0(对照组)、0.65μmol·L-1、2.60μmol·L-1、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