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论文.pdf

论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论文.pdf

ID:55642265

大小:312.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2

论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论文.pdf_第1页
论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论文.pdf_第2页
论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论文.pdf_第3页
论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王莉(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摘要:日耳曼法中有关善意取得的雏形即“以手护手”原则,与罗马法“发现己物,我即收回”原则相比较,均注重保护原物权人利益。随后在商品交易频繁发生的社会,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被重新定义,最终形成当今的善意取得制度。由于不动产采用登记的公示方式,将不动产纳入普遍意义的善意取得制度后,造成了与动产善意取得的诸多差异。如何处理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我国应将对不动产交易的保护从善意取得制度中剥离,并借鉴德国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原则,形成我国动产适用善意取得,不动产适用公信力原则的区分保护模式。关键词:善意取

2、得;不动产;公示公信原则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431(2014)02—0063—04我国《物权法》将对动产与不动产交易安全的保现己物,我即收回”的原则,以保护物的所有权人利益护统一委诸于善意取得制度,这一规定是否合理,在为核心,法谚“物在呼唤主人”便是例证。学术界争议一直不断。不动产交易安全应受保护,在但“以手护手”并不是现今意义上的善意取得,其这点上没有异议,但保护的方式在不同学者看来有较与罗马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保护静态的物之归属关大的区别。我国法津系属移植于大陆法系,因此考察系。罗马法把占有和所有作为两种利益均加以保护,大陆法系之代表

3、德国民法典中关于不动产交易安全占有是受法律保护的事实状态而非权利,占有人不能的保护方式对完善我国立法有重大意义。对抗原所有权人的返还原物请求权,以此保护原所有权人的利益。日耳曼法则认为占有是所有的权利外一观,占有人推定为所有权人,占有与所有的分离在早、善意取得制度的来源期社会中较罕见,亦是保护原所有权人利益。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其占在早期社会中,生产力水平较低,商品交易主要有的他人动产转让给第三人,若第三人在交易时出于是为满足交易者的生活需求,社会呈现静态,因而保善意并支付合理对价即可取得财产的所有权的制度。护物的归属关系便成了法律的重心。但随着商品交易一般认

4、为善意取得发源于日耳曼法的“以手护手”原的发展,日耳曼法“以手护手”原则的价值被重新定则,其含义是交给占有之手,而且仅该手,必须对物的义,后又吸收罗马法中短期时效中的善意要件,从而返还承担担保。那么,一定的动产如果归第三人占有,发展为当今的善意取得制度。就会使原所有人的追及力不能及于第三人。罗马法奉从善意取得制度的历史来源我们可知,其确立的行“任何人不得将大于其所有之权利让与他人”和“发最初目的是为保护动态的交易安全,维护基于占有的[收稿日期]2014—01—2l(作者简介]王莉(1992一),女,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商法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63·《中共太原市委

5、党校学~}2014年第2期外观而受让物的第三人。商品交易的标的以动产为取得之法理基础:公示方式的不足与原权利人的可归主,贯彻效率和经济的原则,若受让人于受让财产时责性在不动产中失去了作用。那么将动产善意取得移必须做一番调查以确认出卖人为真正的权利人,才能植于不动产时这些因素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取得所有权,将导致征信成本的提高,阻碍商品的自(二)不动产善意取得存在的前提:登记要件主义由流通,对一国的经济也必有不利影响。只有当人们物权变动模式是指基于法律行为使物权变动应经过理性的观察后合理的信赖权利外观的事实状态,满足的条件,目前关于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模式主要有并在进行交易后取得的权利

6、没有危险时,人们才会放两种:心的行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更能促进社1.登记对抗主义。以法国和日本民法为代表。仅在会经济的发展。双方当事人达成变动不动产物权的契约时,物权就已经发生变动,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仅二、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背后的理论依据及具有对抗力的作用。另外,登记审查通常仅具形式,即其反思只审查手续等是否完备并不考虑实质因素。在此种模(一)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理论及其反思式下将不存在不动产善意取得适用的空间,因为登记善意取得制度最初设立的目的在于保护动产的不能真实地反应权利状态,不动产注册登记充其量只交易安全,原因在于占有与所有的分离。而

7、在不动产是所有权的标志而非所有权的证明。第三人不能仅以领域似乎也会发生占有与所有的分离,但受让不动产物权登记主张自己是善意第三人,因而法国和日本仅的第三人不得以信赖占有不动产者为权利人而主张善承认动产的善意取得,至于不动产交易的保护则委诸意,因不动产物权的公示采取登记制,登记簿所记载的于时效制度。物权状态,法律推定人人可知,不动产领域不存在善意2.登记要件主义。以德国民法为代表。仅有双方当取得制度适用的前提即占有与所有的分离。这是我国事人达成的变动不动产物权的契约并不能发生物权部分学者否定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