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oc

略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oc

ID:55691365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5

略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oc_第1页
略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oc_第2页
略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oc_第3页
略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oc_第4页
略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谈高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摘要: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的比重较大,而目前高中生的文言文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教师们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存在不小的困惑,对此,笔者想就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45-2第一,要让学生不辞辛劳地多读多背一些文言文经典篇目,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学好文言文绝无捷径可走,“万丈高楼”的胜景尚需建立在良好的“地基”之上。所以,文言文阅读要重在积累,而积

2、累则离不开多读多背,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培养起良好的语感。我们知道,语感是在表达和理解的言语活动中,主体对语意及用法所做的直觉感知。这种对语言的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对于阅读理解十分重要,对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因而在教学中,应不间断地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文言文经典篇目,如:《劝学》、《师说》、《赤壁赋》等十余篇高考文言文必背篇目。在早读课及课余时间,要求学生能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诵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注意让学生正确停顿,不要读破句。并且要力避学生有口无心地诵读,一定要让学生在诵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达到“

3、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理想境界,为今后的文言文阅读打下较好的学习基础。第二,要学好文本、用好文本,在举一反三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尽管高考文言文阅读都选自课外的篇目,但仔细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很多知识点就来自文本。例如:今年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书沈通明事》中,第5题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错误设置在D项“率倜傥非常之人”:“率领”。其实,学过了必修二上的《六国论》中“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全),就能举一反三,选出D项来。再如第8题的三句翻译:第(1)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第(2)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

4、而异之";第(3)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其中“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考生都应拿分,因为它们都来源于文本教材中,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迁移能力。所以要让学生学好文本、用好文本,培养好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今年教学必修一上的文言文时,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类归纳整理的能力,要求他们在学好每篇文言文后,对文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重点字词句等作归类整理。另外,在学《劝学》时,我强化了“而”的几种基本用法:表并列、表承接、

5、表修饰、表转折、表递进等,要求学生辅以实例。针对本文情况,我特别突出了其表修饰的用法。字词方面则重点积累了就(靠近)、致(达到)、绝(横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等。学《师说》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强化了“之”的几种用法:代词、结构助词、动词等。针对本文情况,我特别突出了其“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的用法。字词方面则重点积累了所以(用来……的)、则耻师焉(却)、乃(竟然)、不拘于时(被,另补充了被动句的其他几种常见格式)等。每学完一课后,教师可用“默写小练习”加以巩固,重点是文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重点字词句等,尽管

6、批改上辛苦些,但真正是把文言文阅读落到了实处,比起某些“花把式”强多了。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将持之以恒地帮助学生做好重要知识点的整理积累工作,逐步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知识迁移能力。第三,要指导文言文阅读方法,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学生而言,学好文本的目的还在于更好地进行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在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时,首先应对学生的“畏难”心理加以疏导,用些实例告诉学生:其实注意阅读方法,做好课外文言文阅读也不难。学生在消除了心理障碍后,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以让他们着手成功的尝试。告诉学生在

7、考试时,由于时间关系,无需也不可能把一篇文言文的意思弄通弄懂,故而掌握做题技巧极为重要。那么,怎样的解题方法既快速又有效呢?考生可采用“倒做法”,即先做最后一题“关于文章内容理解”的选择题,做时只需把A、B、C、D四个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对应的原句找出来(一般在文中的位置也是依次往下的,基本上是每段对应一个选项),然后仔细比对,找出错误理解的选项。例如:今年5月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最后一题的选择题A项“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对应的原句为第3

8、节中”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这几句。仔细比照之下,就可发现A项的理解绝对有误,原文中“故事”为“旧例、先例”之意,因而,原文的意思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