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复习题2.doc

分析化学复习题2.doc

ID:55743494

大小:167.2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6-02

分析化学复习题2.doc_第1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2.doc_第2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2.doc_第3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2.doc_第4页
分析化学复习题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复习题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准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P72.精密度:是平行测定的各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P83.系统误差:也叫可定误差是由于某种确定原因引起,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P104.质子溶剂: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P725.无质子溶剂:是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P726.均化效应:能将不同强度的酸(或碱)均化到溶剂化质子(或溶剂阴离子)水平的效应P757.条件稳定常数:在一定条件下,有副反应发生时主反应进行的程度(K’MY)P918.掩蔽剂:在配位滴定中,为了消除干扰例子产生的封闭现象,加入某种试剂,使封闭例子不能再与指示剂配位以消除干扰,这种试剂曾为掩

2、蔽剂。P949.封闭现象:在化学计量点时不能褪色或变色不敏锐,使终点推迟的现象PPT10.外指示剂:物质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能与标准溶液或被测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加入被测溶液中,只能在化学剂量点附近,用玻棒蘸取被滴定的溶液在外面与其作用,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11.特殊指示剂:有些物质本身无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产生特殊的颜色变化以指示滴定终点,这类物质称为特殊指示剂P11312.氧化还原指示剂:指本身是弱氧化剂或弱还原剂,其氧化态(InOx)和还原态(InRed)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被氧化或还原后发生结构改变,引起颜色变化来指示终点P1

3、1313.共沉淀:当某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共存的可溶性杂质也夹杂在该沉淀中一起析出的现象。14.后沉淀:是在沉淀析出后,溶液中本来不能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沉积出来的现象P14015.陈化:是将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的过程P14116.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其电极反应可自发进行P14917.电解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只在有外加电压的情况下其电极反应才能进行P14918.液接电位:在两个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的界面间所产生的电位差19.助色团:指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

4、使该生色团或饱和烃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P18620.生色团: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π→π*或n→π*跃迁的基团,即能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P18621.减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减弱称减色效应或淡色效应P18622.增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称增色效应或浓色效应P18623.蓝移:亦称短移,是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P18624.红移:亦称长移,是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P18625.

5、分配系数: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表达式:K=Cs/CmP34226.保留因子: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m)之比,又称为质量分配系数或分配比,还曾称为容量因子,表达式:k=ms/mmP3421.保留时间: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P3402.比移值: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Rf=L/L0P4113.反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强于固定相的极性,称为反相分配色谱,简称反相色谱法P3464.正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弱于固定相的极性,称为

6、正相分配色谱,简称正相色谱法P346选择题1.称量时的读数为0.0520g,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为(C)A.5位B.4位C.3位D.2位2.按有效数字修约的规则,以下测量值中可修约为2.01的是(B)A.2.005B.2.006C.2.015D.2.0163.0.119与9.678相乘结果为(A)A.1.15B.1.1516C.1.151D.1.1524.重量分析中换算因数F等于(A)A.被测组分的分子量/称量形式的分子量B.称量形式的分子量/沉淀形式的分子量C.被测组分的分子量/沉淀形式的分子量D.沉淀形式的分子量/被测组分的分子量5.用重量法测定铁的含量时,其称量形式为Fe2

7、O3,那么其换算因数为(C)A.Fe/Fe2O3B.Fe/2Fe2O3C.2Fe/Fe2O3D.Fe2O3/Fe6.用沉淀重量法测定硫酸根的含量时,可用氯化钡为沉淀剂,与硫酸根形成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并干燥至恒重后,精密称定硫酸钡(BaSO4)的重量,即可计算硫酸根(SO42-)的量。用M表示分子量,则换算因数(F)为(C)A.MBaSO4/MSO42-B.MBaSO4/2MSO42-C.MSO42-/MBaSO4D.2MSO42-/MBaSO47.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000mol/L)滴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