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时期史学的启蒙特色.doc

试论明清时期史学的启蒙特色.doc

ID:55755766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5

试论明清时期史学的启蒙特色.doc_第1页
试论明清时期史学的启蒙特色.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试论明清时期史学的启蒙特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明清时期史学的启蒙色彩王雷光201040200710历史此处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代到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这一段时期,这是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五个时期,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界的思想开始带有某种程度的启蒙色彩。使明清时期史学思想带有启蒙色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老时期,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阻碍生产力发展,但此时新的社会因素也缓慢的发展了起来,明代中期之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及“西学东渐”冲击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使社会之中吹进了缕缕的

2、清新风气,也深刻影响着此时史学的发展。同时此时的史学处于传统史学的总结与嬗变时期,总结是对传统史学理论的反思、评判以及从历史文献方面对传统史学进行清理,嬗变,则表现为不少史学家在史学理论的探索、历史文献的整理等方面的努力,他们在寻找着传统史学的出路,从而使此时的史学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启蒙色彩。而这些史学家的“启蒙色彩”主要体现在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以及畅言民为立国之本。明清之际的唐甄,著《潜书》,这是一部政论,也是史论,其中就斥责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控诉说“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途者。。。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

3、尤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乃反不谓之贼乎!”同时畅言民为立国之本,“封疆,民固之;府库,民充之;朝廷,民尊之;官职,民养之。”“国无民,岂有四政”。黄宗羲编写的史论与争论结合的《明夷待访录》,其中就提到“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指出为臣之道应“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都反映出了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王夫之编写的评《资治通鉴》的史学论著《读通

4、鉴论》,也有对君主专制的斥责,“以天子统乎天下,则天下乱。”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主张“公天下”,“王者能臣天下之人,不能擅天下之土。。。王者代兴代废,而山川原隰不改其旧。。。而王者固不得而擅之。”这表现了对君主要限制权利的要求。顾炎武的考证社会历史诸问题的《日知录》中亦说道“所谓天子者,执天下大权者也。其执大全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这种削弱君权,加强民权的言论,显然也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此外还有明代后期何心隐与东林党人对君主专

5、制制度的批判,他们强调“以友朋代君臣”“以众论定国是”的观点,以“天下之公”来对抗君主专制的“一己之私”,吕坤则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认为“一人肆于民之上而剥天下以自奉”的制度是与立君的初衷相违背的。王世贞《中官考》《锦衣卫志》中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揭露和批判。以上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例如《潜书》,清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此书直接孟子、孙卿、王守仁,下启戴震。此书被认为在我国启蒙思想史上开后世资产阶级思潮之先河。在当时也是引起一时之轰动。以上就是我对此问题的浅显看法,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谢谢谅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