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实中学2011学年高一模块1考试试卷.doc

效实中学2011学年高一模块1考试试卷.doc

ID:55847284

大小:31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4

效实中学2011学年高一模块1考试试卷.doc_第1页
效实中学2011学年高一模块1考试试卷.doc_第2页
效实中学2011学年高一模块1考试试卷.doc_第3页
效实中学2011学年高一模块1考试试卷.doc_第4页
效实中学2011学年高一模块1考试试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效实中学2011学年高一模块1考试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效实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模块学分认定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1~2题。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

2、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上没有水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C.该行星温度太低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国境内发生了本世纪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天象。读图回答3~4题。3.日全食发生时,被全部遮盖的太阳外部圈层是()A.平流层B.日冕层C.色球层D.光球层4.日全食发生时天空仍然是灰蒙蒙的,与之相关的大气削弱作用主要是()A.散射B.反射C.折射D.吸收5.太阳活动的标志是()A.耀斑B.黑子C.太阳风D.日珥6.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B.c点的线

3、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C.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D.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下图中a、b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回答7~8题7.若m为北京时间8:40,且a、b两条曲线分别为Q、P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A.Q地昼长小于12小时B.P地该日正午旗杆影长为零C.Q地一定位于北半球D.P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8.若a、b两曲线分别为X、Y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A.X、Y两地纬度值相同     B.X、Y两地昼长相同C.X、Y两地处在同一经线上    D.X、Y两地太阳高度相同9.在南北半球,凡是太阳直射的地

4、方那里必然是()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C.昼长夜短D.昼最长图1l为北京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10.该日可能是()A.3月21日B.4月7日C.9月23日D.10月7日1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随后几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B.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1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13.下列地区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

5、.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读图1回答14~15题。14.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A.砂岩B.花岗岩C.板岩D.玄武岩15.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高@考@资@源@网A.地壳上升运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左图为某地区的水平地质剖面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源在地表的投影点---震中),根据甲、乙两地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右图)。据此回答16~17题。震中距离①②16.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性硬度的

6、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戊、丁,由硬到软依次是()A.丁乙戊B.丁戊乙C.戊乙丁D.乙戊丁17.下列关于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地震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B.①表示甲地的测站,②表示乙地的测站C.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D.越接近震中的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完成18~19题。18.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A.两者均增大B.两者均减小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19.①②两地(①地比②地海拔高)热力状况比较可知()A.A1

7、>A2B.B1=B2C.C1<C2D.D1>D2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20~21题。20.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乙>甲>丙>丁21.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丁D.乙→甲→丙→丁→乙22.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