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

ID:5585837

大小:2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19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_第1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_第2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_第3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_第4页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9中华化的勃兴(二)时间预设1时问题预设:1、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孔子。2、活学活用,百家争鸣:(运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3、材料展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请快速看书后回答:①引反映了谁的学说?出自他的著作_____。②引中包含着什么思想?③总结:这是朴素辨证的思想。举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故事学习目标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

2、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2、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3、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知识结构:1、儒家:孔子——“仁”的学说。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孟子——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2、道家: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3、墨家:墨子”兼爱”:“非攻”。4、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3、中央集权国家。、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展示内容:1、百家争鸣的时间,原因。2、春秋时期:a、孔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学说,主张“”反对和。孔子创办,注意,教育学生要,要求学生要及时复习,以便。他的言论被整理成《》。b、老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里。他善于从两方面思考问题。、孙武:兵家鼻祖,著有《》,这是世界上的兵书。3、战国时期:a、墨子:学派创始人,主张“”“”,支持正义战争。b、孟子:提出“”,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要求实行,主张保护。、庄子:主张“”。d、韩非:学派的创始人,主张“

4、”,实行,他提出建立。巩固达标:1、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B.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2、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到东曲阜参观孔庙,当讲解员为他介绍孔子的思想核心时,他不断地点头称是。你认为讲解员介绍的“孔子的思想核心”应是A“无为而治”B“仁”法治D“兼爱”“非攻3、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的至高准则。这则名言是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4、春秋时期,创

5、办私学,广收门徒而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的著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孟子D墨子、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无为而治”D.“法治”6、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墨翟B.孔子.孟轲D.韩非7、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墨子D.韩非8、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A.用仁政治理天下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9、某同学在活动上说出的下列

6、观点,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后代总要胜过前代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这一学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材料一被推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之一。请你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给我们什么启示?(3)材料二中“民贵君轻”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怎样的体现?归纳生成1、儒家:孔子——“仁”的学说。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7、孟子——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2、道家: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3、墨家:墨子”兼爱”:“非攻”。4、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化继续发扬光大!后反思:学生的思路实质是在当今的影视剧影响下的发挥。虽然我们也强调

8、学生自己的认识,并可以联系影视,但上述情况脱离了我原设计的思路,学生不去从正面分析,而是完全跟着原自己看到的走了,鲜活的影视形象早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作?去引导学生?在强大的影视剧面前,苍白的说教和简单的教材内容无可奈何地败下阵。历史教师在充分享受历史剧给我们教学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