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杨梅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ID:55872435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1

杨梅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1页
杨梅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2页
杨梅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杨梅病虫害防治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杨梅病虫害防治技术杨梅的病虫害相对较少,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癌肿病、干枯病、枝腐病、赤衣病、肉葱病、果实采前腐烂病等。害虫主要有介壳虫、蚜虫、白粉虱、卷叶蛾、松毛虫、金龟子、蓑蛾、白蚁、小蠹虫等。现将温州常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     (一)杨梅褐斑病     真菌性病害,每年4-5月份侵染新叶,8月份开始发病,潜伏期长达3个月以上。严重发病后,造成大量落叶、枝条枯死,对第2年的产量和树势影响很大;由于树势变弱、花芽分化差,对第3年的产量仍有很大的影响。防治该病并不难,只要在采果前喷2次保护性杀菌剂、

2、采果后喷1次治疗性杀菌剂,就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保护性杀菌剂有:80%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治疗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二)赤衣病     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主干、主枝和侧枝,一般多从分枝处发生。发病后明显的特征是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故称赤衣病。发病初期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可见很薄的粉红色脓疱状物,次年3月下旬开始在病斑边缘及枝干向光面出现橙红色

3、痘疮状小疱,散生或彼此相连成病斑,可布满整个主干主枝向光面。约50天后,整个病斑上覆盖粉红色霉层,干燥时到处飘散。病菌以菌丛在病部越冬。次年春季气温上升,树液流动时恢复活动,开始向四周蔓延扩展,从杨梅伤口侵入为害。该病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发生,5-6月盛发,11月后转入休眠越冬,整个生长季节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两个发病高峰期。病害的发生与温度和雨量有密切关系。7-8月高温、干旱季节发病减缓。气温在20-25度时菌丝扩展迅速,因而在4-6月温暖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其次,树龄大、管理粗放的杨梅园发病也较重。     防治该病的具

4、体措施有:主要做好春、夏季果园排水工作;多施有机肥和钾肥,以增强树势;在3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9月上旬综合防治其他病虫进行涂药防治,先用刷子刷净枝干,然后涂上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20-30天再涂一次,共涂3-4次,可获得较好效果。同时对健康的杨梅树喷药保护,预防病害发生。     (三)肉葱病     生理性病害,俗称“杨梅花”、“杨梅火”、“杨梅虎”。主要在东魁、荸荠种和深红种杨梅品种上发生。发病初期,一般症状表现为幼果表面破裂,果肉呈不规则凸出,并且失水绽开,裸露的核面褐变,果实提早

5、脱落。一般长势过旺(特别是春梢抽生很多的树)的树冠中、下部或长势过弱、结果较多的树,肉葱病发生特别严重。该病在硬核后至果实成熟时,肉眼最易发现,因此,应引起果农的高度重视。杨梅肉葱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控春梢和严格疏果。一般年份通过抹除结果枝顶端的春梢或短截修剪剪去结果枝顶端的叶芽控制春梢抽生,并及时进行严格疏果,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二、主要病虫的防治技术⑴杨梅癌肿病。又称杨梅疮。主要是发生在2-3年生的枝干上,也发生在多年生的主干、主枝和当年的新梢上。原因一是机械损伤(虫咬伤,硬底鞋踏上树干,碰伤后),病菌从伤口侵入植株体

6、内,过一个月时间开始出现症状,由初期乳白色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癌瘤,有褐色变为黑褐色,质地坚硬,癌瘤呈近球形,造成大树上树皮粗糙开裂,凹凸不平,有更多的癌瘤。二是病菌在树上和脱落在地上的病枝癌瘤内过冬,翌年春季4-5月初内溢出以后,并通过雨水上下流动传播开来,另外又通过空气和叶蛾取食及传播病菌,在6月中旬以后增多,温暖多雨,老树伤口多,树势衰弱,容易发病。防治方法:①在春季用刀割除癌瘤,涂以50-100倍液“402”抗菌剂;②新梢抽生前剪除病小枝;③烧毁病枝;④采收季节,宜赤脚或穿软鞋上树采摘,尽量减少人为造成的树体机械损伤;⑤禁

7、止在病树上采接穗、嫁接、繁殖苗木;并加强培育管理。⑵杨梅干枯病。属真菌性病害,大多数产生在衰弱的老树上,发病后造成枝干枯死,主要为害枝干。防治方法:①加强培育管理,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抗病力;②积极防治害虫,保护树体;③早期刮去病斑,在伤口涂抹50倍“402”抗菌剂;④锯去枯死枝条,作稻草烧毁,锯掉刮平后涂上“402”,消毒保护。⑶杨梅枝腐病。属真菌性病害,一般以老树发病较多,发病后造成枝干腐烂枯死。防治方法:①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势,加强对病菌侵染的抵抗力;②剪去病枝,及时烧毁,减少病原。③刮去病斑、伤口,涂以402抗菌剂50-10

8、0倍液消毒保护。⑷杨梅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一年一次,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防治方法:杨梅采收前一个月和采收后用甲基托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