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

ID:55875982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2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3页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剑阁县柳沟小学唐晓君唐彦旭现代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才受到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才、成人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果真如此吗?有人问过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在幼儿园。”由此可以看出,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么重要!“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

2、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好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需要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的真谛所在。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在从事学校管理和教育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关注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下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感悟。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注重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低年级学生最缺乏行为上的自觉性和自主力,但有较强的好奇和模仿心理。很多事情他们不知道能不能做,不知道怎么做。诸如,上课了不知道怎样听讲,怎

3、样写作业,课间不知道怎样休4息,垃圾不知道往哪放。这就需要在教育方式上做到言传身教、直观示范,循循善诱;在教育手段上注意调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如有的班级开展的“争得小红星”、“比比谁最棒”等竞赛活动。同时,要求不能过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提高。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意识和是非观念,但缺乏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行为,多考虑的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还不一定是自律行为。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他们已能进行比较。所以,这时我们的教育应侧重严格他们的行为规范,提出明

4、确的规范要求,开展按行为规范进行每周自评与他评活动,并作为评选先进、期终操行的重要依据。经过教育实践,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能很好地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荣誉感也逐渐增强。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但自我意识也增强了。老师会觉得他们不易管理和沟通了。所以,老师如果仅限唠唠叨叨的说教,条条框框的约束,已不凑效了。我们就注重在诸如“行为与责任”、“行为与荣誉”等讨论、演讲的教育事件和活动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受到谁的行为习惯不规范,谁就会承当责任,自身和班

5、级的荣誉就会受到影响。有了责任感和荣誉感,就有了约束力和动力,他们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律中自觉、主动、积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注重环境因素的引导性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古训淋漓尽致地表明了人的思想、行为发展、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思路也就清楚明白了。我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指导思想,注重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创设更好的物化(显性)的和人文(隐性)的环境。尽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环境,具有启迪

6、作用的名言警句的设置,展示具有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宣传栏等;努力塑造师生良好的行为举止和精神风貌,创建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优化家庭、社会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外部环境。切实开展“读一本好书”、“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与公共秩序”、“今天我作主”、“细微之处看习惯”、“行为与责任”等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师长的言传身教中、活动的体验中、环境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逐渐养成。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注重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

7、恒,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积极引导、主动实践,学生就会逐渐熟悉行为规范,逐渐由被动遵守变成自觉遵守,继续深化实践,逐渐实现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毕竟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还不强,这就需要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探索、发现、建立起自律与他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有效督导机制,让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主动深化中得到强化,在和谐督导中逐渐形成。4良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