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pdf

“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pdf

ID:56003704

大小:464.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6-19

“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1页
“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2页
“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3页
“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4页
“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8期商丘师范学院学报Vo1.3ONo.82014年8月JOURNALOFSHANGQIUNORMALUNIVERSITYAugust.2014“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王丽丽佟星格(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卓越计划”实施中的知识转移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转移,即企业导师将工程实践经验向大学生传播的过程。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知识转移将受到来自主体、客体和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校企间良好的沟通机制、塑造校企间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能力等,有助于“

2、卓越计划”的良好实施与顺利进行。关键词:卓越计划;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600(2014)08—0089一O5“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一、“卓越计划”实施中知识转移的内涵与过程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一)“卓越计划”实施中知识转移的内涵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知识转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Teece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1977)提出的,他认为,企业通过技术在国际间的养一批创新能力

3、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转移,可以积累起大量的跨国界的知识的应用¨。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此后,知识转移的概念逐渐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目前,全国共泛关注。Gilbert和Cordey—Hayes(1996)认为,知有194所大学开展了“卓越计划”,企业深度参与培识转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组织在不断的学养过程是该计划的首要特点,也是该计划取得成功习过程中的一部分,知识的接受方将知识吸收为自的重要保证。教育部要求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身的一部分时,才能算作知识转移的完成;在

4、知识被人才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要求高校和企业共同设吸收为组织的一部分之前,一定要有对知识的搜集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可和接受阶段J。Daveport和Prusark(1998)认为,知见,“卓越计划”是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典型代识转移是把知识从知识的输出方转移到组织的其他表,它有别于强调知识传授和理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个体或部分的过程L3。Dong—Gil、Kitsch和而是更加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King(2005)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在知识的接受方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育模式。那么,与知

5、识的输出方之间的传递,使知识能为接受方学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导师的工程实践知习和应用的一个过程。识是如何向大学生转移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徐占忱、何明升(2005)认为,知识转移过程是本文旨在厘清这些问题,为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通过人员间的交流和互动、机制提供依据。出版物发行或服务交易等方式实现的知识接受方从其他地方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转移可以分为组织收稿日期:2014—05—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政策推动下大学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动态机制研究”(编号:11YJA630128);大连市科

6、技计划软科学项目“校企合作知识共享机理及创新能力提升”(编号:2011D12ZC128);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编号:ZD2014008)。作者简介:王丽丽(1964一),女,辽宁台安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佟星格(1990一),女,满族,辽宁本溪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公共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间的知识转移和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马庆国、徐青(2006)等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的输出方向知识的接受方转移的过程,

7、知识的接受方从输出方接受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够被自身所利用并指导联合培养A,~J-llt崩自己行为的一种过程J。曹兴、郭然(2008)认为,知识转移就是从知识源向知识的接受方流动、转移知识薷知—的过程,知识转移的过程是复杂的,并且是具有阶段]_一—T基础理论I—————一I显性知识性的,其中有一个知识的重建过程,强调对知识的吸科学素养II知识受体ll隐性知识收和再利用。杨芳兰、郭东强(2012)认为,知识L————叫大学生I.——-_JI!垫竺堡坚耋I转移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要I认知素、影响因素和完整的阶段几个方面

8、来完成知识转移_8J。王雪莉、张勉、黄志超(2013)认为,知识转移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是知识源向知识的接受方转创新能力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移知识并被其吸收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知识转移的研究文献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