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doc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doc

ID:56016451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5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张宓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六篇关于介绍“岁寒三友”的名家名篇。其中《墨竹题图诗》就是其中的重点阅读篇目。《墨竹题图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表达了诗画家淡泊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诗歌仅仅四句,却句句含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似写竹,实写人,写出了世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作者以竹喻人,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地品格和爱民思想。文中的“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一个凄风冷雨之夜,“竹”依然傲然挺立,丝毫无风吹雨打之姿,更让人对竹充满敬佩之意,对

2、诗人充满仰慕之情。本文的图,竹干很细,但细中有强;着色不多,却浓密有致,全用水墨,更显其傲骨,与众不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古诗大意,欣赏图画,理解图解诗的诗情画意。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体恤百姓的忧伤之情。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背诵、默写古诗。教学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导入:墨竹题图诗(1)这首诗的题目怎样读?你会吗?

3、(2)墨竹

4、题图诗---墨竹是一幅画的名称,是一种单用墨画的竹子。题图诗是一种诗的形式: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相符的诗句。(3)小结:所以说,无论是现代文的阅读还是文言文、古诗词的阅读,同学们都要注意读好文章的眼睛----题目。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4)齐读课题:墨竹题图诗2、预习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1)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从这首诗中认识了那几个生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衙(yá):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斋(zhāi):屋子、书房或商店,本诗指的是郑燮的书房。燮(xiè):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

5、,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随机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岿(kui)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关心。小结:生字是预习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读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既要读准每个字音,还要了解重点字义,这对理解诗意有着很大的帮助。(2)在预习的时候,你还做了

6、那些工作,我们一起共享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岁寒三友”: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是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对象,纵观历史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对图题诗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学习《墨竹图题诗》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作品。★介绍背景:本诗全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潍县:今属山东省。年伯:古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当时郑板桥在山东任职,山东受灾,饥民无

7、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郑板桥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本文记载的是又一个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竟错觉为百姓发出了啼寒饥号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墨竹:用水墨画成的竹子,古代文人墨客特别推崇水墨画,他们认为,只有水墨才能够体现雅致、大气的感觉。国画艺术中,有墨分五色的说法,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

8、现物象。“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八位画家。★课外阅读---《竹颂》等等。(3)小结:看来,同学们的预习非常主动,几乎囊括了关于这首诗的所有知识,张老师非常佩服大家,因为其中的很多知识老师也是第一次听到,感谢同学们。看来我们今天的学习一定非常轻松!二、反复诵读,品大意;合作探索,品诗情:1、反复诵读,品大意(1)这是一首七言诗,怎样读才会重点分明?(要注意语气和节拍)请同学们练练。(2)练读。a、学生自渎b、指名读(大家评议)c、小组合作再读,提问:这

9、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觉得读出郑板桥的心情了吗?2、合作探索,品诗情(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探究怎样读才能读出郑板桥当时的心情?(2)检查汇报:令人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诗?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学生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3)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把萧萧竹叶声联想成饥民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