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

ID:56029959

大小:18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6-13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_第1页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_第2页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_第3页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_第4页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头面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小儿推拿常用腧穴【攒竹(天门)】线状穴。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次数: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加推坎宫,揉大阳)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若惊惕、烦躁可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穴合用。【坎宫(阴阳)】线状穴。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次数:30~5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

2、及内伤杂病;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穴合用。【太阳】点、线结合穴。位置:眉后凹陷处。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次数:30~50次。主治:头痛发热,目赤痛。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感、内伤;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人中】位置: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点。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人中。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主治:惊风、昏厥、抽搐。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惊厥、抽搐时,可与掐十宣、掐老龙等穴

3、合用。【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次数:20~30次。主治:鼻塞流涕。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可与清肺经、拿风池等穴合用。【百会】位置:两耳尖连线头顶中部操作:拇指按或揉,称按百会或揉百会。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主治:头痛、惊风、脱肛、遗尿等。临床应用:①治惊风、烦躁,可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穴合用;②治遗尿、脱肛,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穴合用。【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

4、高骨。次数:30~50次。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临床应用:①外感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惊风、烦躁可与按百会、清心经等穴合用。【风池】位置: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操作:用拿法,称拿风池。次数:5~10次。主治:感冒、头痛、颈项强痛。临床应用:①感冒、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颈项强痛可与揉列缺、揉颈项部肌肉合用。【天柱骨】线状穴。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呈线状穴。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次数:推100~500次。主治:发热、呕吐、项强、惊风等症。临床应用:①外

5、感发热、项强可与拿风池等穴合用;②呕吐可与揉板门、揉中脘等穴合用。民间常可用汤匙蘸水自上而下刮天柱骨,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作用同推天柱。【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推天柱等。镇惊通窍按揉百会、揉迎香。升阳举陷按揉百会。谢谢ShanghaiUniversityofT.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