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上肢)详解培训讲学.ppt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上肢)详解培训讲学.ppt

ID:59537754

大小:781.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11-09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上肢)详解培训讲学.ppt_第1页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上肢)详解培训讲学.ppt_第2页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上肢)详解培训讲学.ppt_第3页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上肢)详解培训讲学.ppt_第4页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上肢)详解培训讲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上肢)详解培训讲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推拿常用腧穴(上肢)详解主治: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临床应用:①补牌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与揉中脘、指揉脾俞、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②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可与清天河水、清大肠等穴合用。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仅只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或清后加补。【肝经】线状、面状相结合穴位。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旋推为补,称补肝经。清肝经、补肝经统称为推肝经。次数:100~500次。主治:烦躁不安、惊风、五心烦热、

2、目赤、口苦咽干等。临床应用:①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可与清天河水、推涌泉等穴合用;②肝经宜清而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心经】线状和面状相结合穴位。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旋推为补,称补心经。清心经、补心经统称为推心经。次数:100~500次。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惕不安等。临床应用:①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可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穴合用;②本穴宜清不宜补,对心烦不安、睡

3、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肺经】面状、线状相结合穴位。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次数:100~500次。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临床应用:①补肺经能补益肺气,可与揉肺俞等穴合用;②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可与推膻中,揉风门等穴合用。【肾经】面状、线状相合穴位。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操作: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补,或旋推,称补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

4、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次数:100~500次。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虚喘,肾虚腹泻、遗尿,膀胱蕴热,小便淋沥刺痛等。临床应用:①补肾经能补肾益髓,温养下元,可与揉肾俞、揉丹田等穴合用;②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可以清小肠代之。【大肠】线状穴位。位置:食指挠侧缘,自食指端至虎口呈一直线。操作:由食指端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为推大肠。次数:100~300次。主治:腹泻、脱肛、便秘。临床应用:①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可与揉丹田、揉外劳宫、推三关等穴合用;②清大

5、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守积滞,可与推六腑、摩腹等穴合用;③本穴又称指三关,亦可用于诊断即望指纹可参阅小儿推拿概论有关章节。【小肠】线状穴位。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为补小肠。清小肠和补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次数:100~300次。主治:小便赤涩、尿闭、遗尿等。临床应用:①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可与清天河水穴合用;②补小肠可用于遗尿、多尿,与揉丹田、揉肾俞等穴合用。【四横纹(四缝穴)】短线状穴位。位置:掌侧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

6、:①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称推四横纹;②用拇指甲分别掐食、中、环、小指近节指间横纹,称掐四横纹。次数:推100~300次;掐5次。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临床应用:①推四横纹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疳积,可与补脾经、揉中脘等穴合用;②掐四横也有同样效果;③也可选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四横纹出血(液),效果也很好。【板门】面状穴位。位置:掌侧大鱼际平面。操作:①指揉,称揉板门;②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或从板门穴推向横纹处,称推板门。次数:100~300次。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7、临床应用:①揉板门能健脾和胃,可与补脾经、揉中脘、揉脾俞等穴合用;②板门穴推向腕横纹能止泻,腕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内劳宫】位置: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操作:以指揉,称揉内劳宫。次数:100~300次。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临床应用:揉内劳宫能清热除烦,可与清心经、清天河水等穴合用。【内八卦】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操作:用运法,称运内八卦。次数:100~300次。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临床应用:运内八卦能宽胸

8、利隔,理气化痰,行滞消食,可与推脾经、推肺经、揉中院、按揉足三里等穴合用。【小天心(鱼际交)】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①中指揉,称揉小天心,用指甲掐,称掐小天心;用中指捣,称捣小天心。次数:揉100~300次;掐、捣5~20次。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临床应用:①揉小天心能清热、利尿、明目,可与清心经、清小肠、清天河水等穴合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