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的评判.doc

好老师的评判.doc

ID:56052134

大小:22.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6-19

好老师的评判.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好老师的评判.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能像下面王修亮老师一样,不断探索,与学生一起成长,不仅局限于教会或逼迫学生学会知识或背诵知识,而是和学生一起探索创造知识的方法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自觉的背诵(王修亮-台北县顶溪小学退休教师)初执教职时,热心的前辈们对我谆谆教诲:为了学生好,课文必背!参考书必背!三十年前的时代,不能逼迫学生背书的教师,就是不认真。我自己不爱背书,难免对学生放纵了些。几次引起家长质疑之后,对教师的定义开始产生怀疑:什么叫做「教」?教师到底在「教」什么?照本宣科,依样背诵,就是「教」吗?执行这种事的人,就是「教师」吗?为什么需要背书?为什么自幼背诵了大量经典的我,和孩子们一样都不爱背书?  四周的人答案差不多:「背熟

2、了自然能体悟,自然会运用,作文也会有很大的进步。」我像怀疑教师定义一样,怀疑这个答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苦思,甚至与学生反复讨论「怎样才会喜欢背诵」,终于摸索出一点端倪。体悟与运用虽然是自性的一部份,能从自心出发,但在「天生本能」的状态下,是「直以出」的。也就是说:人与生俱有的思考、体悟能力,是在自然环境与常态群体行为中逐渐观察琢磨,随学随用的状态下发展的,并以累积的经验建立为人格价值概念结构,这是一种最直接、最原始的学习。而高度精炼的符号文字所内涵的的知识与概念,已经是从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抽象哲学,除非学习者透过更高明的的引导,「天生本能」并无法体悟「抽象符文」。所以这样直接背诵的孩子们,也无法

3、将所背诵的知识概念,内化为生活连结运用及深层思考,既然无法内化,作文能力与背诵量的多寡,当然也就没有相关之处。难怪我和学生都讨厌背书,也最讨厌写作文。因为不论是字、词、章句,它的表面解释与内含意义,全都是别人直接告诉我们的,我们只有被动接收的知识,并没有主动理解的能力,而在现代化的、扭曲的社会环境中,「自然」与「常态」的空间成为稀有,「宽松自在」的时间也被压缩在安亲班、补习班内,孩子们的探索体悟,当然跟着残缺不全。在这种外缺内乏的状况下,孩子们不爱背诵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解决这个困境,我开始尝试引发孩子主动与自悟的能力。我们不用参考书,也不先查字典。教师参阅六书造字的原理,把每个要学习的生字「画

4、出来」,再从生活中的多元情境切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从字形、字音、多元情境中,推论出这个字、词、句的各种意义与用法。最后把字、词、句连结起来,探讨在哪一些情境中,可以如何运用。除了一般常见的词汇,成语、俗谚也就陆续被学生抛了出来,讨论其意义与运用。等这些都完成了,才来翻阅不同版本的字、辞典,对照补充一下。孩子们自行推论、定义出来的解释,或许偶而有些疏漏粗糙,但是都记忆的非常清晰,而且能灵活运用,因为他自己就是字、辞典!这些就是他「内在所体悟」的!我们也用这种方式读文章,不论是文言,还是白话,孩子们都读得很开心,自然而然就把精彩之处背了起来。因为这是经由他自觉的学习所了解的,在生活中落实应用时,他

5、有强烈的成就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