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中亦有思如玉.doc

错中亦有思如玉.doc

ID:56116105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9

错中亦有思如玉.doc_第1页
错中亦有思如玉.doc_第2页
错中亦有思如玉.doc_第3页
错中亦有思如玉.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错中亦有思如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错中亦有思如玉朱市一中李兴会  一位从美国考察回来的老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让学生画理想苹果,并把作品挂在黑板上展示评比。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生活中苹果的本来面目精心创作,可有一位同学居然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老师先是很惊喜地赞扬该同学的作品很有个性,接着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家经常买苹果,但我讨厌那些圆圆的家伙,因为它们老是要从茶几上滚下来,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捡,太麻烦了,要是有方苹果……”“很好,还有没有别的理由呢?”“方苹果比圆苹果削起来方便多了!”“说得太好了,还有呢?”“圆苹果装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

2、是有方苹果,箱子可以装得更多!”“好极了,你的设想很有创意,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苹果来,到时候我们一定来为你庆贺!”  这真是一只胜利的金苹果!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是“学生自己的苹果”而不是“老师的苹果”。就现实生活来看,“方苹果”显然是个“怪胎”,但经过老师“妥善处理”,它终于成了最理想的“幸运儿”。没有尊重和宽容,没有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个性!”“太好了!”这是否可以代表一种美式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向,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位老师的确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推动了教学创新。  一、

3、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宽容学生的“错”  “文似看山不喜平”,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头到尾,一个错误都没有,那会是一种遗憾还是庆幸?真若如此,也许我们该追问的是,这样的教学还有意义吗?它还是学生的需要吗?  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是在差错中学习”。也因为此,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给学生做改错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体现了教师对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也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但对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差错,许多教师却视为洪水猛兽,为避免之,要么事先进行大量的铺垫准备,让学生“顺藤摸瓜

4、”;要么不断给学生越位的提示,直至得出“正确答案”。其实,辩证地看,学生犯错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呢?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错误尝试的基础上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成功”。  我在教学中就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盏“绿灯”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

5、。而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那样一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的教育画卷。  二、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错”了但不错过  南京大学郑毓信先生说过: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得到纠正的,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又由于所说的“自我否定”是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因此,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者说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时,

6、有学生对“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0”这句话提出了异议,理由是“比如5050这个数,我们只要读出它的最高位和十位,大家就可以听懂了,就读五千五十。”此言一出,竟然也有十几个同学点头表示赞同。怎样引导学生对数的读法有更深的理解,而不至于将“简便”等同于“一味的简化”?观察之下,我发现之所以部分同学对这样的读法表示认同,是因为当时5050这个数就写在黑板上,有了视觉上的“先入为主”,他们对这个数在心理上已经有了接受的准备,怎么读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影响。我没有急于否定这个同学的想法,而是要求学生们“听数写数”,在报了“四百零三”、“五千六百九十三

7、”等数后,我报出了“三千——六十”这样的数,结果不出所料,有的学生写成了3000、60,有的学生写成了3060。随后,我请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切实体验到一个数中间的0,就象是一座桥,它一手拉着高位,一手牵着低位.把0读出来,可以使听者意识到这是一个完整的数,而不至于误听成两个分开的数.而“中间不管有几个0,只读一个0”就是为了使读法更简便.  如果没有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就不可能有伽利略的怀疑和思索;没有哥伦布的错误航行,就没有美洲的现代文明;没有无数次的错误试验,就不会造就科学家们的伟大发明与创举。对于学生

8、的错误,我们既要能充当“废纸蒌”来装容,又不能像“废纸蒌”对待废纸一样一倒了之,而应敞开胸怀去接纳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错误的闪光点,去审视其教学的价值。  三、九曲将穷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