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中引思,思中则明

错中引思,思中则明

ID:959698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0-22

错中引思,思中则明_第1页
错中引思,思中则明_第2页
错中引思,思中则明_第3页
错中引思,思中则明_第4页
错中引思,思中则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错中引思,思中则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错中引思,思中则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真正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现状对策一、现状透视  在办公室中常听到有老师对着学生所做的作业哀叹道:“哎,怎么又漏题了”“哎呦,在做什么都不知道”之类的话。随之教育学生时也常念叨:“你怎么那么粗心呢”“你上课没听清楚吗”,其实问题没那么简

2、单,学生常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根本还是在于解题方法,解题能力的问题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缺失一直是数学教学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1.学生原因  (1)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水平低  如果学生根本不具备解决某问题所需的背景知识,那么显然会导致问题解决错误。  (2)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容易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  由于受到思维定势消极作用的影响,小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不能准确审

3、题  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没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动笔答题。学生审题时没有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来理解,不假思索地念一遍就做。在求速心理,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  (4)没有认真反思的习惯  2.教师原因  教师教学过程失当。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不完整,常常对审题过程包办代替。这样,学生失去了审视题目、思考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解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应对策略  1.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例1.张师傅把一根木头锯成6截,要锯()次。很多同学

4、就填成了要锯(6)次。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解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次,就能锯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演示给学生看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登上五楼,实际上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段,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10下,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

5、隔只有9次。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正确审题。  2.学习领会转化的思维方式  例2.妈妈有50元钱,买米用去了28元,买菜用去了20元,妈妈的钱比原来少了多少元钱?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50-28-20=2(元)。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钱为什么会少?”“能否把比原来少的钱”换种说法?当

6、学生悟出“比原来少的钱”就是“用去的钱”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少的只数”就是“飞走的只数”,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妈妈有50元钱”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维方式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3.引导学生学会仔细的审题  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弄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问题的回答。  (1)培养学生做题先读题的良好习惯  读题是初步了解题意,是了解题目内容

7、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教师决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包办代替帮学生读题。读题时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把题目读顺。通过读题,让学生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①教师要帮学生解决音义,读通题目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教师把有文字的题目出示给学生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②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仔细,读准题意  我们可

8、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可让他们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这样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2)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来理解题意  读完题目要求后让学生自己说说题目中非常重要的词,即找出关键字或词。大部分题目学生都能找到其中非常重要的词,如“14前面第3个数是谁”。“前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