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认识钟表》后的反思.doc

听《认识钟表》后的反思.doc

ID:56124936

大小:1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20

听《认识钟表》后的反思.doc_第1页
听《认识钟表》后的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听《认识钟表》后的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摒弃形式主义追求实实在在本学年听了几位一年级老师上《认识钟表》一课,数学课堂呈现一派喜人景象,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单独抽查时合格率却不高,繁华的背后却透露出了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现象1:创设情境——多而耗时为了引到《认识钟表》的课题上来,老师情境创设如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你们想猜吗?孩子们都说:“想”。于是老师就边念谜语,边播放闹钟“嘀哒嘀哒”的声音,还没有等老师把谜语念完,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是闹钟,而老师非要说是钟表。反思:这样的创设,是否真能激趣?仔细一想,既然要孩子们猜,为什么要播放声音,这样还有猜的意味吗?还没有

2、念完,答案都出来了,真的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吗?为何不只听声音让学生猜,或者只读谜语让学生猜?老师出示谜底后,又播放了大量的钟表图片,且钟表的形式各异,多以外国的希腊数字或点为钟面,很难找到一幅与教材相匹配的图片,这样的钟表图片,脱离了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反思:一节课用两个情境导入,看似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最终还是因选材不当,不仅显得华而不实,还挤占了新授的时间。现象2:课堂提问——画蛇添足在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时,老师的提问如下:看看这些钟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1:都有时针和分针,生2:还有数字,生3:还有点点师:那有多少个点点呢?于是孩子们数呀数呀,有

3、孩子说:每个数字之间有5个点点,师:呀!这个孩子观察的真仔细呀!当观察七时半的钟面时,老师让学生说是如何辨认的,有学生回答:时针在7和8之间,看小数,师:为什么要看小数呀?那12:30时,时针指在12和1的中间呀?就这样一节课孩子们在一问一答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反思:一年级上学期只需要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只要学生能说出时针和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学的如何排列的就可以的,此时若有学生提到钟面上还有小点,老师就应及时表扬该生观察的仔细,以后再研究到底有多少个点,就能峰回路转,且老师此时给予的答案,孩子没有辨别正误的能力。当时针指在12和1之间时,

4、对于第一圈,12相当于0,它比1小,对于第二圈,1点相当于13点,还是比12大,孩子们能认识到读小数就是很难能可贵的了,却被老师一个一个的追问抹杀。一节课由问题贯穿始终,孩子们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所以说课堂提问宜“精”,用得到位,一波三折,波波精彩,用得不妥,无异于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现象3:巩固练习——本末倒置练习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新颖,活泼的练习形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的热情,一个恰当的练习还可以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是,如果不顾内容,对象等具体条件,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浮华,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形式主义,使练习的功效产生变异,低年

5、级学生有意识注意的时间短,在练习环节,老师一般会采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的老师在讲《认识钟表》练习时,也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将电子时间与数学语言的表述形式用卡片发给学生,用课件播放《找朋友》的音乐,学生依次拿着卡片跑到前面说:“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某个学生就跑上来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有的孩子为了好玩,无论是不是自己的朋友,也拿着卡片跑上去,有的孩子拿着卡晃来晃去,这样练下来,七八分钟悄然流逝,下面很多学生已经对与自己无关的“表演”不感兴趣了,自顾自的忙起别的事情来,整个教室沸沸扬扬。反思:本案例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形式来巩固

6、两种表述时间的认识,不但练习面窄,很多同学只是做了看客,而且为了找朋友上上下下的跑,耗费了宝贵的时间,冲淡了数学的味道。综上所述,如果教学预设能少一点花花绿绿,多一点实实在在;少一点约束,多一点自主,真正想学生所想,需学生所需,那这些问题也许能避免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