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ID:562624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0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_第1页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_第2页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_第3页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_第4页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东南部,居住着苗、侗、汉、水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比重最高的自治州。全国一半以上的侗族人口和近三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聚居于此,孕育着世世代代苗侗民族的文明,是我国苗、侗民族文化的核心区。一、“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模式及其启示(一)主要模式“生态博物馆”。通过一定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在一处既定的环境中(一般是村寨为单位)建立一个动态的“生态博物馆”形式,保护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如六枝梭嘎苗寨、黎平堂安

2、侗寨、锦屏隆里等。民俗节庆活动。由政府或民间组织牵头,在固定的节假日,通过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如台江施洞的“苗族姊妹节”、黎平的“鼓楼文化艺术节”、雷山的苗年节等。7乡村旅游。在乡村(一般以村)为单位,结合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与乡村中的独特田园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以满足在城市(或其他地方)得不到“返璞归真”感觉的游客。如雷山郎德上寨、西江以及黎平肇兴等,黔东南主要是此种模式。“主题公园”。为满足当地居民对原主题民俗文化的好奇和旅游愿望,’在远离原民俗主题文化地区仿建原主题民俗文化相关景点,并以再现方式来

3、反映原主题文化,开发相关旅游资源。如深圳锦绣中华、云南民族村,凯里民族风情园,等等。传统历史街区。对历史街区的传统建筑群和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以再现历史形式,将街区的传统民俗文化等展现在前来观光的旅游者面前。如镇远古城、遵义历史文化名城的部分街区等。休闲演艺。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通过鲜明主题并以歌舞的形式展现出来,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增加旅游体验。它是近几年才兴起并发展很快的一种模式。如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云南的“梦·云南”、陕西的“长恨歌”,镇远的《古韵镇远》,凯里的《银·秀》,等等。(二)主要启示1,仿照六枝梭

4、嘎苗寨、黎平堂安侗寨、锦屏隆里等地成功经验,加大投入力度,在从江芭沙、小黄、增冲等村寨建立更多的“生态博物馆”,实行保护性开发。72,充分发挥黔东南多民族多节日的资源优势,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运用市场化手段,将凯里国际芦笙节、台江施洞姊妹节、雷山苗年节、黎平鼓楼节、从江侗族大歌节等,打造成世界知名、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旅游品牌。3,将全州分成苗族、侗族两大乡村旅游发展片区,并对文化保存较好、建筑和环境质量较高、交通便利的典型民族村寨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各自主题,然后进行分工开发,突出各自特色和个性,实施差异化发展。4,仿照云南丽江、山西平

5、遥的成功经验,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化名城,将历史名镇黄平旧州、黎平翅街、锦屏隆里、麻江下司、台江施洞等打造成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历史文化旅游名镇。5,按照“大投入、大制作、大市场”的要求,仿照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云南的“梦·云南”、陕西的“长恨歌”等许多演出活动,在凯里创办、在雷山创办《蚩尤的后代》、在黎平创办《侗族大歌》、在镇远创办四台常年演出的大型歌舞剧,不断催生文化旅游的新业态。二、对策建议(一)积极构建苗侗民族文化特色彰显、在国际国内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旅游发展格局7统一规划,差异发展,突出重点。坚持

6、差异化策略,根据黔东南旅游的精髓和灵魂在民间、在村寨这一实际,着力提升西江苗寨、郎德苗寨、黎从榕侗寨、镇远古城、施洞古镇等,重点打造雷公山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区、黎从榕原生态侗族文化旅游区、镇远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体、下司国际山地户外体育休闲基地等区域拳头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化、个性化、品质化,全州旅游整体形象在全省、全国具有唯一性,各县(市)、各重要景区景点又体现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国际引领,国内优先,市场带动。以《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为引领,以国内旅游为重点,坚持优先做大做强国内旅游,以后工业化时代

7、的眼光,将黔东南前工业化时代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主要体现为苗侗民族原生态农耕文化),转化成超工业化时代的原生态旅游产品,形成“快经济、快发展、慢旅游、慢生活”的旅游发展格局,使黔东南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原生态苗侗文化旅游区。“引进来”“走出去”,推进双向开放。扩大资金、人才、技术等,学习借鉴国际化经验,积极引进和转化国际标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本地区旅游产业和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协调旅游骨干企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逐步在贵州省主要客源出入地设立办事处,促进国民出境旅游海外接待体系建立,培育跨国旅游企

8、业,推动黔东南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布局,为黔东南优势旅游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二)积极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7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提升。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旅游住宿结构质量,培育“美食黔东南”旅游餐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