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ID:26779967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_第1页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_第2页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_第3页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_第4页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黔东南民族村寨生态资源保存完好,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地破坏,因此,黔东南民族村寨必须重视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融合发展。中国7/vie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苗岭山区,总人口444万人,聚居着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瑶族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滞后,黔东南民族村寨保存着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民族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这些宝贵资源为黔东南民族村寨发展乡村

2、旅游业提供了优势。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黔东南民族村寨自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要实现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融合发展。  一、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现状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城镇化率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黔东南民族村寨虽然经济发展滞后,但是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却极其丰富,黔东南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民族文字、民族语言、民族服饰、传统民俗等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向外界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2015年,黔东南州共接待游

3、客500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0多万元,民族村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城镇化的发展不仅推动了黔东南民族村寨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黔东南民族村寨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以民族文化为亮点,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了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在城镇化的加快发展过程中,民族村寨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也在改变,对自然生态、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西江苗寨曾沿芭拉河的大片良田,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酒吧、咖啡厅等,西江苗寨民俗民�L,商业化气息浓郁,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浅,游客“留”不下来,“住”下来,影响

4、了西江苗寨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互动融合发展是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的最佳模式  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要素通过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融合过程。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互动融合发展是指在城镇化背景下,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遵循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形成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局面,从而为黔东南民族村寨老百姓带来更多、更直接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黔东南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蜚声海内外,古朴、神秘的苗族、侗族风情,如吃新节、鼓藏节、苗年节等

5、对海内游客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形成了黔东南民族村寨原生态民俗民风旅游品牌。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有利于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使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传统的民俗民风、民族文化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给乡村旅游开发形成了威胁,因此,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将成为黔东南民族村寨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选择。  三、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民族文化变异的原因分析  目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黔东南民族村寨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或变异,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城镇化随之而来的城市文明、外来文化破坏了原生态民族文化赖以生存

6、的空间,传统民族文化遭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了变异。比如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商业化,成为了固定的旅游表演,一些体现民俗民风的原生态舞蹈动作正逐渐遗失,一些当地的年轻人不再崇尚民族文化,着民族服装等。二是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缺乏相应的保护和支持措施。比如一些民间技艺,一旦老艺人去世,技艺很可能失传,成为绝技。三是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使民族村寨的部分民族文化成为了纯粹的工业产品,民族节日风俗成为了固定模式的表演,处处收费,这些民族文化不再承载传统、历史和文化的信息,直接导致了民族村寨民族文化的变异。  四、乡村旅游与民族文化互动融合发展模式  (一)制定民族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整

7、体规划  黔东南民族村寨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唯有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价值,不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才能有效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因此,做好旅游资源开发整体规划,坚持在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民族村寨乡村旅游,最终才能使黔东南民族村寨民族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这不仅对于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发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而且对民族村寨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还将对黔东南州民族村寨的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重视培养民族村寨旅游专业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